160 天狗食日 (第1/2页)
“我总觉得我好像忘了什么。”青霓挠挠头,&bsp&bsp对系统说,
系统“没事,既然能忘记,&bsp&bsp肯定不是什么重要事情。”
“你手短短!”青霓放心地往床上一躺,睡觉去了——主要是,也想不起来,只能放去一边,&bsp&bsp说不定哪一天就想起来了呢。
她是睡着了,&bsp&bsp李世民却忧心忡忡到半夜睡不着觉,&bsp&bsp披着薄薄的斗篷走到园子里,望着天上残月,好像在叹息。
部分百姓迁移往丰州,&bsp&bsp他趁着官吏松懈,&bsp&bsp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人探查河北等地百姓受田情形,随后发现,&bsp&bsp按照规定,&bsp&bsp百姓每丁都该受田百亩,然而,实际上,到百姓手里的,能有三十亩,便是祖坟冒青烟了。
他大发雷霆,&bsp&bsp严惩了不少官吏,可笑的是,紧接着,让人查了别的地方,&bsp&bsp不管怎么查,都只查出百姓受田足百亩,没有缺失的地方。
谁信?
有人得知他在查这个后,将真实情形隐瞒起来罢了。
夜里风大,李世民咳了两声,回屋提笔下诏。
“移河北,河南,山东,关东,陇右等地百姓,田少者至宽乡,首选河套丰州,迁移者,暂免一岁税赋。”
既然有人拦着,不给他查,那他就一步步来,先解决查出来的那些地区,让百姓真正拥有百亩田地。哪怕一时间耕种不了那么多,至少先拥有。
等过了贞观四年,他腾出手来……
窗户“啪——”一声被风吹闭,夹断了垂进窗内细嫩的枝条,李世民伸手拾起被刮落的鲜嫩桃花,烛光一烁,闪动了他眉梢凛冽冷意。
——到时候,该人头落地的,那就人头落地。
这封诏书暂时没有发出去,李世民预备等今年秋收结束,诸人可以从丰州返回各乡时,再取出来。
“还好今年有闰三月,春天比较长,丰州百姓可以多出一个月时间开荒。”李世民欣慰地自言自语。
“今年是不是有闰三月!”
第二天,青霓正在厨房空间吃午餐,好营造山鬼不需要吃饭维持营养的人设,吃着吃着,她突然蹦起来,火烧屁股那般问小树苗“今天是不是闰三月一日!”
“是啊!”
“遭了!”
青霓没心情吃饭,急急地冲出空间,外面鸦雀无声,人们仿佛被什么东西掐住脖子。
正午的黑暗中,她抬起头,找不到天上的太阳了。
贞观元年,闰三月一日,日食。
她居然忘记给李世民预警了!
山鬼的人设倒不会崩盘,毕竟祂随心所欲,想剧透就剧透,不想剧透就自顾自玩乐去,但是,李世民本就不顾阻拦,做下强行迁移百姓的事,日食没有预警,他就没办法提前控制好言论,这万一有心人将这两件事强行贴合在一起,说是皇帝失德……
青霓懊恼“是我失误了。”
日食的时间并不长,人们还没来得及敲锣打鼓去赶走天狗,光明便归来了。皇宫中,众宫人安静如鸡,不敢去偷瞧李世民脸色。
那是老天爷发怒了!是不是上天对陛下不满?
人心惶惶,却没人敢表现出来。
李世民正在用饭,对于日食没有任何反应,饭菜在口中微顿,随后平静地继续咀嚼,身形依旧笔直如琴弦。
就像是即将受到攻讦的不是他这个皇帝,还有心思安慰被吓到的长乐公主,“丽质不怕。”宽厚的大掌抚摸着闺女的脑袋,“刚才只是金乌伸了个懒腰,把眼睛闭上了。”
长乐公主本来心有惴惴,耶耶这么一说,顿时被他逗笑了,“金乌伸懒腰还要闭眼呀,长乐就睁着眼睛,冲表哥之前偷偷伸懒腰,也是睁着眼睛。”
李世民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头,“它跟别人都不一样,它还有三条腿。”
长乐公主低头。
李世民吃完了午餐,她还在低头。“丽质在看什么?”
长乐公主抬头,脆生生道“耶耶,三条腿要怎么走路呀,长乐想不出来。”
李世民被闺女可爱到了,一把将人捞起来,放到膝盖上,揉揉她的小发髻,“耶耶也不知道,可能金乌不用走路,全靠飞吧。”
长乐公主黏着他不放,李世民却要去批阅奏章,想了想,索性把女儿一起带过去。他在低头专心批奏章,长乐公主自己在他膝头玩闹,偶尔探出头来去看批字,李世民也不以为意。
等到房玄龄午饭也没吃,心里装着日食的事,急赶忙赶入宫时,就看到奶爸膝上睡着了的小闺女,一只手轻轻拍着闺女哄她酣睡,另外一只手在奏章上批字。窗户虚掩,薄薄的日光从窗扉间挤进来,映洒进年轻帝王眸中,眼睛亮亮若星璨。
好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然而房玄龄只想摇着他脖子问陛下你还记得天狗食日就发生在刚才吗!那是凶兆啊,会有人以此为由,攻讦陛下你失德,奸党当道才会发生这等天象,现在不是你陪闺女玩的时候!
“陛……”
李世民轻轻摇头,让宫人将长乐公主抱去屏风后的小榻上,这才和煦地问“玄龄,怎么了?”
“陛下,日蚀之灾方出,只怕有心人会以此作乱。”
所谓“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在天下百姓看来,发生天狗吃太阳那就是皇帝的错,是皇帝做错了事,才引来天灾。
尤其是月余前,大量百姓被强迁,远离故土,正是民怨累积之时。
李世民“嗯”了一声,从神态到语言都万分闲适,“玄龄,坐。”还叫人看茶。
房玄龄心里打好腹稿,这时候直接麻溜地提出来“陛下,还请罢免臣。”
李世民错愕。
房玄龄表情认真“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陛下如今方登基不足半年,殷王建成、齐王元吉仍在虎视眈眈,陛下若言罪在己,岂非被他们诋欺?还请陛下将今日之罪移咎于臣,将臣策免。”
这话听得李世民刺耳极了。
他能想到会有臣子来劝自己下罪己诏,但未曾想到,会有臣子来要求主动替他背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