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殷墟的六至十五次发掘 (第2/2页)
第九次发掘:一九三四年三月九日—四月一日,由董作斌主持,参加发掘的有刘耀、石璋如、李景聃、祁延霈、尹焕章。地点在小屯村北、侯家庄南地、后冈、武官村南霸台。共开探坑二十八个,面积约三百多平方米。发现版筑基址、灰坑、灶各一座,隋墓四座、甲骨片四百四十一片及其它文物。
在小屯发掘之际,侯家庄村民在村南地盗掘出甲骨文,董作斌得知后当即停止小屯发掘,全体工作人员调往侯家庄南地发掘。共开探沟一百二十个,面积一千二百七十一平方米,发现夯土基址两处,窖穴十五个,墓葬十九座。出土甲骨文、铜、陶、玉石器等。其中以大龟7版为最重要发现。
自此出土甲骨文地点自小屯、后冈外,又增一处侯家庄南地。后冈发掘继续发掘龙山时期的夯土围墙和殷代大墓。结果找清了龙山围墙分布范围及其大小,特别是后冈大墓的发现,启示学者们去寻找殷王陵的信念。
第十次发掘::一九三四年十月三日—四月一日—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由梁思永主持,参加发掘的有石璋如、刘耀、祁延霈、尹焕章、胡厚宣。地点在侯家庄西北冈,面积约三千余平米。在西区发现四座带四条墓道的大墓,在东区发现小墓六十三座,发掘了三十二座,其中大多为祭祀坑。根据大墓的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精美,推断其为殷代帝王陵墓。
第十一次发掘: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五日—六月十五日,由梁思永主持,参加发掘的有石璋如、刘耀、祁延霈、李光宇、王湘、尹焕章、胡厚宣、夏鼐。发掘面积八千平方米,在西区将四座大墓挖到底,在东区发掘了四百一十一座小墓(大都为祭祀坑)。其中埋砍头及全驱人葬坑外,还有车葬坑、马坑及动物葬坑。出土大量器物,其中有青铜器牛鼎、鹿鼎、大圆鼎,数以百计的铜盔、大量的戈、成捆的茅,精致的石雕、玉器、牙雕、仪仗漆器等。
第十二次发掘:一九三五年九月五日—十二月十六日,仍由梁思永主持,地点在侯家庄西北冈,为殷墟发掘以来工程最大的一次,每天用五百民工。面积约九千六百平方米。在西区发掘了三座带四条墓道的殷代大墓(M1217、M1500、M1550),一座未建成的大墓M1567以及少量的小墓(殉葬坑)。在东区发掘了一座带四条墓道的大墓M1400、两座带两个墓道的大墓M1443、M1129,七百八十五座小墓(大多为祭祀坑)。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玉石器、骨器、仪仗器和一件罕见的蟒皮或鳄鱼鼓。
第十三次发掘: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八日—六月二十四日,由郭宝钧主持,参加的有石璋如、李景聃、祁延霈、王湘、高去寻、尹焕章、潘懿。地点在小屯村北B、C两区,面积约四千七百平方米,发现版筑基址四处,灰坑一百二十七个,墓葬一八十一座(其中一部分为祭祀坑)H127甲骨坑出土甲骨文一万七千零九十六片,其中完整龟甲达三百多版之多,实为殷墟发掘以来最为惊人的发现。
第十四次发掘: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日—十二月三十一日,由梁思永主持。发掘地点在小屯村北C、I两区,面积约三千九百五十平米,发现版筑基址二十六处,灰坑一百二十二个,墓葬一百三十二座(部分为祭祀坑)以及水沟等,发现了一批精致的铜礼器、玉石器及大量的陶器、青铜武器等,出土字甲二片。
第十五次发掘: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六日—六月十九日,由石璋如主持,地点在小屯村北C区,面积约三千七百平方米,发现夯土基址二十处,窖穴二百二十个,祭祀坑和小墓一百零三座及水沟等。出土甲骨文五百九十九片以及一批铜器、白陶、玉石器等,还出土了一批陶范、陶模和内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