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求生记 > 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边关,明长城

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边关,明长城

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边关,明长城 (第2/2页)

明长城其东起鸭绿畔辽宁虎山,西至北京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其中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当年太祖皇帝为了保证大明安全修建了三道防线,在“外边”长城之外,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北京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镇”,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明长城属于太祖所设的北方三道防线的最后一道。
  
  第一道防线:在明开国之初,国势比较强盛,在内蒙古地区,控制了许多军事据点,其中主要的有吉林船厂、亦集乃旧城、大宁卫、开平卫、及东胜卫三个重镇呈三角形。明太祖在漠南借地利屯田牧马助军资,以图反攻岭北继承元朝这个仅存的行省,漠南所设置的诸多卫所都远在长城以北。当初大明“设东胜城于三降城之东,与三降城并。东联开平、独石、大宁、开元;西联贺兰山、甘肃北山,通为一边。地势直,则近而易守。”可是不久第一道防线被永乐爷孙破坏。
  
  第二道防线:塞王指明朝在尊王攘夷思想下制定的镇守边塞扩土开疆的藩王,即从东到西是指韩王、沈王、辽王、宁王、齐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安王、肃王。十三王“皆塞王也,莫不敷险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同时,还经常派遣宗王出边巡狩。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命齐王槫率护卫骑兵于开平近地围猎。”在开平卫周边地带围猎,时间大约在当年的三月至八月,名为围猎,主要为了围剿残元军队继承元朝岭北行省,这是朱元璋宗王出镇制度的一个具体表现。既“我若征你,不胡乱去,一程程筑起城子来,慢慢的做”的打法。
  
  洪武三十年夏四月,朱元璋敕谕晋王“备边十事”,包括检阅开平地区的驻军情况,设置斥侯,开展屯田生产等边务,并交由晋王等全权负责,晋王亦掌管东胜卫附近诸卫所。肃王掌管居延海附近卫所,居延海一带水草丰美,又有弱水及其支流张掖河同河西走廊相接,是蒙古人南下的主要途径,洪武二十六年之后,朱元璋在离亦集乃不远的地方设置了威远守御千户所,在肃州与居延海中间设立了威虏卫、白城子守御千户所。这一卫二所成为明军出征蒙古的据点。
  
  所谓行都司疆域“东一千一百七十五里,至于临挑府之兰州界;南一千五百七十五里,至于西宁卫之黄河界;西五百七十里,至于肃州卫之嘉峪山,北一千五百里,至亦集乃地”。宁王在长城以北“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第二道防线还是被永乐爷孙破坏。
  
  第三道防线:主要配合明太祖北伐所加固修缮,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徐达等来修筑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处的城关后发动第一次北伐;洪武四年又发动蔚、忻、崞三处民工和士兵协力修筑加固上述长城后发动第二次北伐。到了明洪武十一年,太祖令徐达建古北口关城后发动第三次北伐,洪武十四年修建老龙头长城、小河口长城后发动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此后,明王朝虽仍很重视北方边地的防务,但仅是加强边将出卫巡逻而已,并无需大筑长城。
  
  到了建文中期,“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濠,烽堠相接。……其敕书云:‘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重门御暴之意,常凛凛也”。其所修缮的重点,是在河北宣化以北迤西至山西大同以北的外边长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