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咸鱼翻身的810旅 (第1/2页)
对于经历过冷战时代,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的大多数人而言,核威慑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曾经实打实笼罩在头顶的阴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华夏的核投送能力都处在一个“如有”的状态,很难在受到一次核打击之后组织起足够有效的反击。
属于单方面受到别人的核讹诈。
虽说人人都知道核弹落地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但在数学上,哪怕是很小的概率,如果乘以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也会得出非常恐怖的损失期望。
所以又不能不当真。
总之体验极差。
以至于在进入21世纪之后,很多人甚至会刻意回避这一话题。
包括华夏的核战略也是多年未经调整,基本属于放养。
只有第二炮兵、核工业集团等少数密切相关方,才会偶尔拿出来讨论一下。
多数情况也是有头无尾,只是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像常浩南这样直截了当拿到面上来说,而且还做出这样明确判断的情况,确实不太多见。
另一方面,相比于已经明确定下三步走发展策略,并且列出后续型谱的运载火箭来说,洲际弹道导弹在行业内算不得什么显学,东风31A之后的下一代产品尽管在研,但无论资源还是受重视程度都显得比较一般。
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显然还是回到相对熟悉的领域更加稳定。
但刚才对方的那一番分析,又让他多少有了些犹豫……
最后,反而是常浩南再次开口,打破了办公室里面有些诡异的沉默气氛:
“算了,这件事情反正也不急,有的是时间慢慢考虑……”
他连续点击了几下鼠标,紧接着,旁边的打印机便吱吱嘎嘎地吐出了几张纸。
“用作滑翔式高超动力段的新型战术导弹计划下周试射,需要一个咱们的人出面,我这边还需要处理几个攻角控制方面的技术问题,只能你去跑一趟了。”
刑牧春从思考中被惊醒,闻言挑了挑眉,有些意外地看了眼旁边的台历:
“这么快?”
“本来也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型号了,只是早年间缺钱缺编制,所以才一直没得着机会转正而已……”
常浩南回答道:
“现在乘着我们这道东风,只要解决一些细节问题差不多就能试射,只不过定型服役的话可能还得走几年流程……”
“去蒙省……倒是不算太远。”
刑牧春从对方手中接过了那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文件,迅速扫过了几眼:
“等等,又是这个810旅?”
……
辽省,连海市郊外。
第二炮兵51基地的训练场上,伴随着滚滚烟尘,一列披着迷彩伪装布的车队正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谷地内快速向前机动着。
基地参谋长魏建军坐在队列第三位的备份指挥车上,一边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确认当前的机动路线,一边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着标注作业,并时不时在旁边一张表格上面填写着数字。
尽管现代技术和专业参谋班子已经大大简化了指挥官在正常情况下的工作强度,但军事,就是要在非正常情况下才能体现出差距。
而这样的差距,哪怕只有毫厘之间,也往往是致命的。
尤其对于一锤定音的第二炮兵部队来说,更是要考虑到各种极限情况,才能真正做到“首战即终战”。
“各号车注意,接上级通知,侦测到敌卫星变轨机动,预计10分钟后过顶,准备隐蔽!”
耳机中传来新任旅长梁彦刚的声音——
在顺利执行过东风3改验证弹的试射任务之后,魏建军不出所料地很快升职,进入了基地领导岗位,而旅长一职则由原先的副旅长接任。
实际在这个年代的多数情况下,正团提副师的过程都会更换一支部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