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们的选择没有错(为白银盟主“暖阳1314”贺!)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们的选择没有错(为白银盟主“暖阳1314”贺!)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们的选择没有错(为白银盟主“暖阳1314”贺!) (第2/2页)

富庶的苏松是大明,常年闹饥荒的陕西、山西也是大明,文化鼎盛到都用汉字的是大明,蝗灾闹到人相食的也是大明。
  
  这都是大明。
  
  汪道昆最佩服张居正的就是张居正捣鼓出来的矛盾说,这东西作为经常,可以解释大明既昌盛又败坏的现状。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苏松的百姓,是无法理解西北百姓的饥饿,深居九重天之上的大明皇帝,不能理解大明百姓的疾苦。
  
  这就是大明新政最大的隐忧,大明皇帝并不清楚,新政到底要做什么,新政要给百姓套上一层一层的枷锁,诸如衣服、鞋子、房舍、孩子这些枷锁,让他们不会因为一无所有,顾虑重重,不会参加民乱,去颠覆大明朝廷。
  
  能消灭大明朝廷的从来不是四夷、不是藩王、不是权豪、不是缙绅,而是那些衣衫褴褛、米缸里没有一粒米的穷民苦力。
  
  大明的新政真的能贯彻下去,其实是在维护大明皇帝的统治。
  
  “我这是说还是不说呢?只是讲了一个善堂,萧总督就这个模样,若是我要讲其他的事儿,那岂不是今天不能活着走出这观潮楼了?”孙克毅讲善堂,只是想说,大明在这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不需要再探索。
  
  但是这刚起了个头,萧崇业就直接破防了,咬牙切齿的,恨不得吃了谁的模样。
  
  “抚台,这还讲不讲?”孙克毅看向了汪道昆,寻求巡抚的意见。
  
  “额,你接着说吧。”汪道昆其实很想说,别说了,别说了,但想了想,似乎没什么不能说的。
  
  孙克毅继续解释这自己这本奏疏里的内容,全都是大明的成熟经验,只不过是产业链向外转移而已,他这次注意力度,没有讲的那么明白和清楚了,但是萧崇业已经能听明白了。
  
  而在培养亲慕友人这一块,孙克毅也有很多已经十分成熟的方案,当年汪直在萨摩州敢自立为国,甚至僭越称王,是因为倭国其实还在大明的影响范围之下,仰慕大明天朝上国的倭人,不是少数。
  
  如何培养亲慕友人,对于商贾而言,不是什么难事。
  
  这一点上,朝廷廷臣和朝臣们,多少有点低估了大明此时的影响力。
  
  大明在整个已知的世界里,就是文明的象征,因为倭国的官方通行的文字是汉文,这一点在朝鲜、倭国、琉球、安南、暹罗等地,都是如此,汉文汉话是唯一正宗的文字和语言。
  
  倭国一直要到明治维新时代,才开始慢慢使用假名;而朝鲜则是要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才开始慢慢废除汉字。
  
  去汉化给倭国和朝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他们的历史书全都是用汉字写的,废掉了汉字,等于数典忘祖。
  
  亲慕友人根本不用培养,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精神大明人了。
  
  “我其实很不明白,为何大明要坚持海禁,明明永乐年间就已经破禁了。”孙克毅谈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大明在永乐年间的海禁政策已经被破坏殆尽了。
  
  七下西洋是官船官贸,不代表民间就没有任何的贸易往来,相反,就连明太祖的女婿都参与到了海贸之中。
  
  “这不是坚持不下去,才有了月港,又有了松江市舶司吗?”汪道昆摇头说道:“海禁本意防倭。”
  
  “海禁保护可能是倭寇,而不是大明。”孙克毅面色凝重的说道:“只要大明水师能够维持在现在这个规模和水平,大明的商贾,就会利用商品优势,将倭国的财富掠夺一空,足够把倭国搅得天翻地覆了。”
  
  “当然必须是大明水师可以耀武扬威,就以我家经商而言,大明海商赚的最多的时候,就是大明水师强盛之时,再之后不过是在别人的屠刀下讨饭吃罢了。”
  
  在大明还有皇帝、有朝廷,苛责鱼肉小民,很可能引来天怒,但是在倭国作恶多端,就完全没有那个担忧了,唯一的谴责就是来自于良心。
  
  但是商贾显然是没有良心的,尤其是有实力去海贸的商贾。
  
  “大明现在很好,真的很好。”孙克毅留下了一句话,提前离开了,关于他要做的部分他已经完全阐述完毕,剩下的就是干活了。
  
  孙克毅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他将亲自前往倭国。
  
  孙克毅站在新港的栈道旁,看着新港十二条栈道,看着港口泊位上那些高耸的桅杆,由衷的露出了一个微笑。
  
  大明现在真的很好很好,他真的希望,大明能一直这么好下去。
  
  扬州,早在吴王夫差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最早的扬州——邗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就成为了大运河和长江的重要贸易枢纽和漕运枢纽。
  
  扬州交通便利、靠近两淮盐场,因而也成为盐业集散地,大量商人来扬州换取盐引,经商缴纳船钞税,不少来自山西、陕西、徽州盐商来扬定居,商贾的云集,也造成了独树一帜的重商风气,比如扬州瘦马这种产物应运而生。
  
  当时扬州的旧城离大运河比较远,扬州知府朱裒决定筹建新城,结果这新城刚建好,就被洪水给倒灌了,百姓怨声载道,刚刚乔迁新城的百姓,直接被泡在了洪水之中,究其原因,是河堤没有筑好。
  
  朱裒还在为新城的问题发愁,倭寇入寇,朱裒带着军兵抵抗,最后战死在了扬州沙口村王家巷。
  
  现在的三边巡抚,以前的浚县县令石茂华,紧急赴任扬州,开始整饬新城,筑堤修渠,通过壕沟和水道与运河相连,既解决了运河倒灌也解决了扬州防务之事。
  
  石茂华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俺答请金印,在西北三边巡抚的石茂华也是反对者。
  
  大明很多的政令都是如此,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却往往引发更恶劣的后果,但是大明新政执行已经五年有余,张居正主持新政,都是徐徐图之,先试一试,能行就推广,不能行就想办法解决问题后,再试点。
  
  以清丈为例,万历五年四月末,大明清丈的范围,仍然不包括两广、四川、陕西、山西、北直隶、山东、辽东等地,现在人地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试点,先从松江府开始,再到应天府,再到南衙十四府,再到人地矛盾集中的诸多省份。
  
  有时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因为做了不见得能做好,甚至引发更恶劣的后果。
  
  孙克毅准备登船,他点检好了自己的行李箱,最后留恋的看了一眼松江府市舶司,他即将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前往倭国,执行皇帝的圣旨,为灭倭做前期准备的工作。
  
  他不后悔,即便是此行,死在了倭国,耳朵被塞进了耳冢里做为战利品被炫耀,他也不后悔。
  
  孙克毅的船是十三艘三桅夹板舰,五百料,上面装满了来自大明的货物,当然还有各种火铳、火炮、强弩、甲胄,全都是违禁品,他还有三艘战座船,军兵共计六百人,都是浪里白条的好汉,船上一共有九名海防巡检,有三名海防同知,一名水师把总麻锦。
  
  麻锦和他哥哥麻贵是大同府参将,在马芳被吴百朋举办之后,麻锦和麻贵被解职押入京师徐行提问,麻贵后来作为马芳的嫡系,出任了京营参将,而麻锦被降三级,送到了松江府担任把总。
  
  三艘战座船,隶属于大明松江水师,这一切的违禁之物,全都是皇帝给孙克毅的家当。
  
  “陛下这个人真的是,不差饿兵啊。”一个两鬓斑白,但是精神头极好的老人,站在船头,吹着海风,颇为欣慰的说道。
  
  “先生,海风凉,入舱去吧。”孙克毅赶忙凑了上去,以弟子礼见礼。
  
  此人名叫徐渭,乃是胡宗宪的幕僚,胡宗宪瘐死之后,徐渭在天牢之中,整整被关了七年,在隆庆皇帝龙驭上宾之后,终于在万历元年,得以释放。
  
  徐渭曾经教过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也曾经到过宣府,见到过三娘子,最后到了松江府,被孙克毅奉为了座上宾,徐渭被关押了七年,家财早已经在牢狱之灾中耗尽,天牢里的狱卒,那口袋是老鼠精的无底洞,欲壑难填。
  
  对于朝廷他也是心灰意冷,被释放之后,也曾接触过何心隐、曾光之流。
  
  徐渭不屑何曾之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
  
  徐渭得亏是个读书人,否则他必然会是个反贼,他对朝廷不屑一顾,尤其是胡宗宪死后,徐渭对朝廷更加厌恶,哪怕是皇帝为胡宗宪平反,收拾了徐阶,徐渭依旧对朝廷心存不满,在他看来,缙绅们自然是无恶不作,可是朝廷的明公们,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不是恶贯满盈?
  
  谁都不比谁干净,五十步何必笑百步?
  
  徐渭生性放浪、不喜欢礼教,但是再放浪的人,也要遵守生活的基本规则,他没钱了…
  
  宣大督抚吴兑、大同巡抚方逢时,曾经邀请他前往宣府做文书,徐渭答应了下来,还没动身,吴兑和方逢时就以张四维同党的罪名被皇帝给斩首示众了,连带着同党全都被杀。
  
  徐渭以为自己命不久矣,等了许久,都没等到朝廷缉捕他的海捕文书,他知道自己侥幸躲过了一劫。
  
  而孙克毅聘他做老师已经三年之久,孙克毅接触徐渭,那也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仇人徐阶,一来二去,孙克毅被徐渭的才学所折服,便交了束脩,认了老师。
  
  那时的徐渭,需要忍饥月下徘徊,孙克毅交束脩厚待,让徐渭的生活好了不少,徐渭这几年也没少出谋划策,孙克毅在徐渭的帮助下,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
  
  “先生,弟子有一事不明,先生对朝廷多有怨怼之心,为何这次却同意我投献朝廷,甚至亲自前往倭国呢?汪直前例不远。”孙克毅带着疑虑问道,他最终跟哥哥孙克弘闹翻,甚至不惜翻墙,也是徐渭的主张。
  
  是什么,让向来反对朝廷,对明公不屑一顾的徐渭,对孙克毅投献朝廷皇帝的举动赞同?
  
  希望的火苗一旦熄灭,再想燃起,千难万难,但是徐渭支持孙克毅完全投献皇帝。
  
  徐渭看着孙克毅打趣的说道:“你现在问是不是有点太迟了,这都上船了,悔之晚矣。”
  
  “先生教我。”孙克毅不打迷糊眼,他其实也很犹豫,徐渭让他做,他便做了,甚至给海事堂捐银子,换到了一个簪缨之家的牌额,也是徐渭的主意。
  
  徐渭不再敷衍,眼中精光闪动,确切的回答道:“我不信张居正,张居正和这天底下的读书人没什么两样,在我看来,严嵩、徐阶、高拱、张四维和张居正不过是一样的人,都是为了窃据权柄,贪图高位而已。”
  
  “我信陛下。”
  
  “更明确地说,陛下给殷正茂赐了国姓,就是我让你去倭国建功立业的所有原因。”
  
  “陛下有功真的赏,有过真的罚,操国柄,唯赏罚分明耳。”
  
  赐国姓,不是张居正能办得到的,张居正一开口,那就是在李太后的心口上撒盐,李太后不疯才怪,所以给殷正茂赐国姓这事,定然是陛下主持。
  
  那就有了保障。
  
  徐渭不在朝中,也从来没有参加过廷议,更不知道不是张居正打算为胡宗宪平反正名,才放了他,否则徐渭哪来的机会在船上大言不惭的说:张居正和张四维一丘之貉?
  
  朱翊钧在这里,一定会说徐渭在放狗屁,然后拿出自己的戚家腰刀,物理教训徐渭一顿才会罢休。
  
  哪怕是徐渭说朱翊钧的好话,朱翊钧也不赞同徐渭说张居正的坏话。
  
  “我们的选择会有错吗?”孙克毅仍然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徐渭十分坚定的说道:“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感谢“暖阳1314”的白银盟打赏,万分感谢!感谢支持。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