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三十一章 潜龙开渎醒,赤胆压天寒

第七百三十一章 潜龙开渎醒,赤胆压天寒

第七百三十一章 潜龙开渎醒,赤胆压天寒 (第2/2页)

冯保笑呵呵的说道:“战场都是如此,生死难料。”
  
  提督内臣李佑恭,其实已经奏闻了这次碾压式的大胜,只不过一些具体的细节还需要戚继光的捷报。
  
  “下章礼部,将捷报整理成文书,将这一仗的情况用俗文俗字、图文并茂的描写清楚,发到邸报上,诏告天下,咸使四方知晓我大明军大捷。”朱翊钧将捷报交给了冯保,他就像是一个得了宝贝四处炫耀的小孩一样,想要对天下人不断地说这个宝贝的奇妙。
  
  “戚帅上奏说要废除《训民正音》,朕以为善,下章礼部研究。”朱翊钧提到了另外一个细节。
  
  朝鲜王世宗大王李裪在正统十一年,颁布了《训民正音》,创造了朝鲜拼音文——彦文字母,对汉字进行了全面注音,标志着朝鲜半岛拥有了自己的文字。
  
  这个彦文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本来戚继光以为这是朝鲜国王谋求自主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但戚继光详细研究后发现,这个《训民正音》是为了区分阶级。
  
  在朝鲜,上层人学汉话、用汉文,一切的律法都是由汉文书写,而下层人用彦文,根本看不懂律法,朝鲜的国子监成均馆压根就不教授彦文,只教授汉文,也就是说,朝鲜的士大夫利用彦文,完全垄断了上升的通道。
  
  连衙门里的吏员都要懂汉文,否则律法都看不懂,医倌同理,所以真的出生在朝鲜,世世代代都是穷民苦力。
  
  而戚继光的意思是,废除训民正音的彦文,换回全面的汉文,也就是《洪武正韵》,因为彦文本身就是对汉文的注音,但因为各地口音的问题,让彦文变得奇奇怪怪,如同狗叫一样,这不利于大明对朝鲜的王化。
  
  朱翊钧的态度是让礼部研究下,保留其文化特色,还是直接干脆利索的废掉,礼部很快回复了皇帝,认可戚继光的建议,全面废除彦文,在礼部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谁要辨析,可以去找秦始皇,问他为何要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万历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大明皇帝罕见的没有让三大公爵大祭司前往郊外祭祀列祖列宗,而是朱翊钧这个皇帝,亲自前往西山,亲自主持郊祭,这是自万历以来的第一次。
  
  在朱翊钧看来,这场碾压性的大胜,可以给列祖列宗们一个交代,之所以如此高规格的祭祀,主要是告诉道爷,当年倭患的仇,大明现在报仇了。
  
  小西行长的尸首经过了仵作的检验,确实是被踩死的,已经烧成了灰,撒在了朝阳门任人践踏。
  
  大明的礼法之中,郊祭这种盛大典礼中,皇后是要陪同皇帝一起祭祀,王夭灼有身孕,御医说这个时间多走动,适当的运动,对胎儿的发育有好处。
  
  车驾停在了天寿山阳翠陵,道爷的陵寝就在这里,朱翊钧带着十二冕旒、穿着十二章衮服,走下了辂车,拉着王夭灼,走过了外罗城,走过了三孔红色陵门,踏上了神道,走过了雕像,穿过了祾恩门,来到了祾恩享殿之前。
  
  御路丹陛刻的是龙凤戏珠,祾恩殿内有神榻、帝后神牌、册宝、衣冠、御座等物,若是皇帝来,则设正案、从案、三牲案匣祭祀,供桌上放着石五供,两边各有烛台、花瓶。
  
  走到这里,就只有皇帝、皇后、宦官能够进入了,文武百官在丹陛下等候,而朱翊钧从冯保手中接过了香,插在了石五供包围的香炉之中。
  
  朱翊钧拿出一张纸,絮絮叨叨的说道:“大雪落战袍,北风漫江雪;潜龙开渎醒,赤胆压天寒;振武向天阙,军荣耀天威;一战雪国耻,儿郎奏凯旋。”
  
  “大雪落在了战袍之上,为战袍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霜。北风呼啸着,鸭绿江两岸都是白雪皑皑;振武十四年啊,大明军就像是潜龙开渎,从沉睡中醒来,军兵们的赤胆忠心啊,就像是烈日将天寒地冻压覆;振武的长戈直指天穹,军容整齐闪耀,连天威都要避其锋芒;平壤一战啊,大明健儿血洗了嘉靖年间的倭患国耻,前方传来了捷报,朕等待着他们凯旋,把酒同欢。”
  
  “今天告诉世宗皇帝,朕彻底消灭倭寇的打算,希望列祖列宗保佑我大明,武运昌隆。”
  
  朱翊钧念完了纸上祭祀的青词,而后在烛台上点燃,扔进了香炉之中,他等到纸张燃尽,才笑着说道:“既然没回话,那就是默认了,朕就当祖宗们同意了朕灭倭的打算。”
  
  “朕实在是不会诗格,也不会写青词,朕将就着写,列祖列宗将就着看。”
  
  祾恩殿里忽然微风吹过,吹动了罗幕翻动了下,也不知道是嘲讽朱翊钧恬不知耻,胡乱解读祖宗之意,还是觉得朱翊钧的诗词不好,还是同意了朱翊钧灭倭的打算。
  
  朱翊钧不来郊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来给祖宗们看,太庙汇报一下就可以了,这次平壤大捷,杀了两万一千余倭寇,在朱翊钧看来,这是拿得出手的功绩,还有一个原因,其实是青词宰相。
  
  嘉靖末年,一心焚修的道爷,任命的宰相都是青词写得好的,朱翊钧实在是不会写,也不愿意让臣子们写,这来祭祀,就按着自己的心意,写了一首没有诗格、也不押韵的诗,絮絮叨叨的说了一些话。
  
  他是皇帝,青词什么格式,他说了算。
  
  “夫君这诗词,我看是极好的,格律也好,遣词用句也罢,终究比不上用意。”王夭灼笑着说道:“这前线传来了捷音,夫君是真心高兴,我也期望着前线有更多的捷报。”
  
  王夭灼觉得发明了贱儒这个词的荀子,肯定是个天才,都成了儒生还那么贱,精准的刻画了一个群体,他们人数不多,声量最大,叫的最欢,不停地索求着特权,操弄着风力舆论,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这些贱儒撕裂着大明。
  
  对王夭灼这个皇后而言,影响真的很大,因为这些贱儒们的言论和行为,总是让陛下脸色阴沉,为了下情上达,皇帝又只能忍受这些胡言乱语,皇帝不高兴,皇后自然不高兴,在王夭灼看来,张先生为了保护弟子,对贱儒重拳,是好事。
  
  这次平壤大捷,捷报没有传入京师的时候,就没有贱儒胡言乱语,但以前会有,那山西巡抚周良寅,就这么干过,说什么塞外的战功不是战功,都是李成梁杀良冒功,亲自过去看,看到了古勒寨被夷为平地,就说李成梁苛责文官,军头做派。
  
  大明皇帝郊祭,没别的事儿,就是告诉道爷,倭患的血债,正在血偿。
  
  戚继光写好的捷报送到了大明,而加藤清正也写好了捷报送回了倭国,织田信长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来自前线的捷报和来自大明的邸报。
  
  “所以,是大明军赢了,还是咱们倭人赢了?是大明军欺骗了大明皇帝,还是我们远征军在骗我这个大将军?”织田信长看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战报,怒气冲冲的说道。
  
  “理当以邸报为准,毕竟战报会撒谎,战线不会,大明军推进到了开城城下,是不争的事实,没有道理大胜之后,战线反而剧烈收缩。”黑田孝高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织田信长是明知故问。
  
  织田信长在军事上天赋很高,倭国没人能打得过他,这种一眼假的战报,织田信长当然看出来了。
  
  加藤清正的战报是:倭国远征军势如破竹,倭国远征军羊角渡全歼辽东军士气如虹、是倭军突破了大明军防线撕裂的线列阵、在取得了大胜杀敌五万之后,志得意满的远征军,遵从了织田信长的号令,选择了撤退。
  
  在撤退的过程中,小西行长不幸病逝,埋骨青荡山。
  
  “平壤大捷,狗屁!大败亏输!”织田信长将加藤清正的战报,扔在了地上,厉声说道:“我让他们就停在汉城,不要贸然进攻,在汉城、忠州、釜山构建防线,一步一坎,让大明意识到帮助朝鲜要付出极为昂贵的代价,而且朝鲜王室并不是表面上那么恭顺,最终能够议和,就是最好的结局。”
  
  “他们怎么做的?去年过年前,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进攻,朝鲜战场,决定成败的从来不是朝鲜军队,而是大明天兵,现在落得这个下场,活该!”
  
  织田信长其实没有多么生气,送死的又不是他的嫡系,他们死的再多,织田信长也权当是消耗武士了,这些家伙在倭国本土,只会把粮价吃贵。
  
  自从十五万武士入寇朝鲜之后,倭国的粮价终于止住了飙升,有了下降的趋势,而且各地的农夫在没有了物理上的威胁后,春耕一切变得井然有序了起来。
  
  织田信长看着十分简陋的堪舆图,看了许久说道:“现在再修工事防御还来得及,下令前线,立刻构建防线,拖也要拖上三年五载,把大明军牢牢地拖住!只要拖上三年时间,大明就没办法打到倭国本土了。”
  
  “我的战略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以进攻代替防御,防止被大明进攻本土。”
  
  黑田孝高愣了愣说道:“只需要撑住三年就够了吗?”
  
  织田信长将长杆点在了松江府的位置上说道:“是的,因为大明的重心在变,开海如火如荼,大明在东北方向倾注越多,就会越耽误开海大事,只要能够拖住三年,大明要彻底攻灭我们倭国,成本就太过于昂贵了。”
  
  “朝鲜多山,而倭国更是多山少地,而南洋那么多的地方等着皇帝去垦荒,在东北方向投入过重,反而是失去了理智的做法,英明的大明皇帝,会权衡利弊的。”
  
  “大将军高见。”黑田孝高看了很久,认可了织田信长的想法,但他非常担心的说道:“大将军,将国运寄托在皇帝的仁慈之上,这是不是有失妥当?”
  
  织田信长摇头说道:“那不指望大明皇帝权衡利弊,难道指望大明皇帝放下血仇?”
  
  织田信长的妹妹织田市在大明,织田信长所有后人,因为要入寇朝鲜,全都送到了大明去,现在织田信长是真的不怕大明进攻倭国本土。
  
  半殖民地半封建最大的危害,就是统治阶级的存续和故土完全解绑,生存完全依赖宗主国的扶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