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九十五章 层层套娃(2)

第六百九十五章 层层套娃(2)

第六百九十五章 层层套娃(2) (第2/2页)

什么人反水最可怕?
  
  当然是场上公认的明好人反水的时候!
  
  赵煦抬起头,看向太皇太后,轻轻摇头:“禀告太母,孙臣这次来,除了看望太母外……就是有个事情,想告知太母……”
  
  “嗯?”
  
  赵煦从身上,摸出来一张皱巴巴的小报,递给太皇太后:“太母请看,这是日前小报上刊载的有关叶康直为李宪捧袍服的故事!”
  
  “怎么了?!”太皇太后自然是早看过了。
  
  因为她是汴京新报的忠实读者,期期必看。
  
  没办法,小报上刊载的很多东西,对于深居深宫的妇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无论是其上报道的汴京游玩妙处,还是其上绘声绘色的描绘的汴京吃食的美味,都让她欲罢不能。
  
  而汴京新报上连载的《三国演义》,更是让她一直在追读。
  
  然而,最近几天,汴京新报上持续密集报道的叶康直如何如何谄事李宪,又如何如何奴事李宪,同时高度赞美士大夫正人君子,如何如何不畏权贵,坚决与大宋不良风气做斗争的故事,让她对汴京新报的爱,减少了几分。
  
  对那个叫胡飞盘的家伙,也是忍不住有了几分恶感。
  
  “太母……”赵煦做出一副犹豫的神色,好似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道:“孙臣听石得一说,这上面的这个故事,似乎并非叶康直与李宪……”
  
  “而是从金部员外郎穆衍以及礼部员外郎孙路这两位大臣在坊间流传的故事裁减过来的……”
  
  “是小报裁减、拼凑出来的故事!”
  
  太皇太后听着,顿时眼睛了亮起来了:“果然?”
  
  “嗯!”赵煦拍拍手,跟着他来庆寿宫的冯景当即将一本在坊间流传的手抄小册子呈递上来。
  
  “孙臣不放心,就命石得一去查证……”
  
  “然后查知了,有关穆衍与孙路当年在熙河路‘谄事’、‘奴事’李宪的故事,最初就出自于这一本书!”
  
  太皇太后接过来,然后就看到了书的封皮赫然写着《邵氏见闻录》。
  
  “此乃?”
  
  “孙臣听说,这是名士邵雍之子邵伯温所写的私人笔记,其上录有国朝大臣及名士私下言行事……”赵煦答道。
  
  “太母请教过翻至第八十五页……”
  
  太皇太后闻言,翻到第八十五页。
  
  这一页的标题是:彭孙谄李宪。
  
  然后上面绘声绘色的描写着一个个国朝大臣,昔日如何如何,献媚内臣的。
  
  有大臣俞充,为了献媚王中正,于是竟令其妻子执板而歌,甚至给王中正敬酒,用词暧昧,气氛拉满。
  
  写的仿佛身临其境,若再增添些文字,怕不是一篇刘备文就要出炉了。
  
  也有写彭孙当年,如何谄事李宪。
  
  不仅仅给李宪拖鞋,还捧着李宪的脚,拍马说什么‘太尉足何其香也!’。
  
  就连李宪都被其恶心了。
  
  于是道:奴谄我不太甚乎?
  
  你也太不要脸了吧!
  
  而这些小段子里,藏着不过几句话的孙路、穆衍给李宪捧袍带的记载。
  
  太皇太后根本不关心其他东西。
  
  她的眼睛,只死死盯着那几句话,良久,叹道:“如此说来,所谓‘叶康直谄事李宪’,乃是虚妄!”
  
  “真正谄事、奴事李宪的,乃是那孙路、穆衍了?”
  
  赵煦摇摇头,道:“太母,孙臣查过了……”
  
  “那穆、孙两大臣,皆乃国朝有数的正人君子,平素光明磊落,与之相近者皆言:此明镜也!”
  
  “所以?”太皇太后看向赵煦。
  
  赵煦点点头,道:“诚如太母所想!”
  
  “这一次,曾舍人恐怕是在捕风捉影!”
  
  “用着道听途说的事情,指斥国家大臣,非议太母的除授。”
  
  太皇太后听着,脸色瞬间红润起来。
  
  “若如此!”她快意的道:“老身几为之所欺也!”
  
  语气是既亢奋,又愤怒。
  
  过去这几天,庆寿宫可憋坏了。
  
  舆论压力大到她都一度动摇了,还是她身边的粱惟简、梁从政等内臣极力劝说,这才稳了下来,没有退让。
  
  至于粱惟简们为什么要劝说?
  
  这自然是赵煦做的好事。
  
  上官均那篇文章一刊载,大内的内臣,马上就像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
  
  因为,上官均的文章,扫射了所有内臣,还喊出了‘内臣皆曰可杀’的口号。
  
  上官均踩李宪,这些家伙可能乐见其成。
  
  但扫射所有内臣,还对内臣们喊打喊杀,那内臣们就容不得他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内臣们可绝不希望,外廷借着这个契机,继续打压他们,限制他们。
  
  于是,所有人都团结起来。
  
  就连诸位皇太妃身边服侍的内臣,都开始被动员起来。
  
  而内臣都是揣摩人心的高手,各种话术也都是运用的炉火纯青。
  
  于是,太皇太后身边,日夜都有人在游说。
  
  就连宫中的太妃们,也开始出来,找太皇太后,劝说她坚定起来。
  
  本来庆寿宫就对外廷不爽。
  
  如今得到了这么多支持,自然是有心要与外廷掰一掰手腕,以确立权威。
  
  只是,外廷的风向不是很对劲。
  
  有着慈圣光献的前车之鉴在,太皇太后是犹豫不决,又心有不甘。
  
  如今,赵煦送上的这个大礼包,让她无比快意,可谓是瞌睡来了就碰到枕头。
  
  她当即道:“官家,这邵伯温今何在?”
  
  “却是在洛阳寓居!”
  
  “粱惟简!”太皇太后扭头看向身边的粱惟简。
  
  粱惟简立刻拜道:“臣在,请娘娘吩咐!”
  
  “汝立刻带一队人,去洛阳,将那邵伯温给老身押来汴京,让开封府给老身好好审一审他构陷国家大臣,污蔑朝廷要员的事情!”
  
  赵煦连忙拦住她:“太母不可!”
  
  “孙臣曾在皇考御前,对天盟誓,除谋逆文字外,不可不再因言加罪于人!”
  
  这既是因为,这所谓的‘邵氏见闻录’,乃是赵煦命人伪造的。
  
  真把邵伯温抓起来,一旦开审就很容易露馅(邵伯温是有后台的,很多人都会帮他发声,包括文彦博、冯京、范纯仁、吕大防……)。
  
  赵煦的目的,也只是把邵伯温搞臭。
  
  他有没有写这些段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宫和朝臣都认为他写了这些段子。
  
  于是,瞬间就可以将整本《邵氏见闻录》上的其他所有段子,进行证伪。
  
  而在同时,赵煦还可以通过这个事情,立一个‘不因言加罪’的牌坊。
  
  真正的将他当日的三誓的信誉建立起来。
  
  拿着邵伯温这个邵雍之子当筏子,重演原木立信的故事。
  
  有了这个事情,将来,汴京新报上刊载一些对如今来说大逆不道的文章,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卷入这个事情的汴京新报该怎么善后?
  
  赵煦也早有了主意——既连邵伯温都可以不治罪,那么,汴京新报当然也不能治罪。
  
  当然,赵煦早就指示童贯,准备了一个‘临时工’当替罪羊。
  
  到时候,让汴京新报刊载一篇道歉辟谣文章。
  
  顺便把所有的锅,都甩给那个临时工——都是他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开除他,并永不录用!再保证以后一定加强审稿,杜绝传谣云云。
  
  同时,汴京新报再连续七天,连载《三国演义》的章节。
  
  这样大概率就可以把事情糊弄过去。
  
  而普罗大众的记忆,都是很短暂的。
  
  热点一过,时间一久,大家就会忘记汴京新报在这场风波中的表演。
  
  太皇太后听着,有些不太开心了:“若是这样的话,也太便宜他了吧?”
  
  邵伯温是谁?她不知道,也不关心。
  
  她只知道,就是这个家伙写的段子,让她丢了脸——一日之中,两位中书舍人缴还词头!
  
  国朝历史上,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太过分了!
  
  简直没将她这个太皇太后放在眼中!
  
  而这几日舆论和外界的评价,更是让她很不爽。
  
  也让她联想到了自去年以来的种种。
  
  对外廷的士大夫清流的态度,开始悄然反转。
  
  从原先的欣赏,变成了如今的嫌恶。
  
  而且,她还有底气!
  
  尔等,最先不让老身惩处王珪。
  
  好,老身依了!
  
  但王珪却被汴京人骂死了!
  
  而且王珪死后,其子王仲修在守孝期间,竟与妓女私通!
  
  大宋士大夫斯文扫地!
  
  还不如让老身一开始,就将王珪论罪、剥麻呢!
  
  其后,尔等又不肯让高公纪、向宗回去熙河为官。
  
  说话也是和今次一般难听。
  
  高公纪、向宗回,人都还在汴京呢,就说他们肯定会祸国殃民,必然败坏大局。
  
  结果呢?
  
  高公纪、向宗回这次打的西贼,连熙河的门户都踏不进,斩首多达数千,降俘近万。
  
  更生擒了青宜结鬼章,逼得吐蕃人来臣服。
  
  真真是让她扬眉吐气!
  
  如今,又出了这个事情。
  
  还是相同的配方,相同的措辞。
  
  而结果再次证明——外廷的清流错了!
  
  她才是对的!
  
  有了底气,说话的声音都高了几分!
  
  “官家虽在先帝面前立誓,除谋逆文字,从此不因言加罪士人!”
  
  “老身自不敢让官家失信于先帝、天下!”
  
  “但这邵伯温,却不可轻饶!”
  
  “至少也该遣使责问!”
  
  “太母说的是……”赵煦点头:“就派人去训斥一番,命其闭门思过罢!”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