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话事人 >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封战报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封战报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封战报 (第1/2页)

在朝鲜国西线,平安道南边就是黄海道,黄海道再往南就是京畿道。
  
  李如松兵团从平安道南下突进时,从黄海道直接穿过,但将骆尚志纵队三千兵留在了黄海道。
  
  李大将做出这样部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骆尚志纵队是步兵纵队,在急速南下时,跟不上马兵,影响行军速度。
  
  第二是在攻打平壤城时,骆尚志受了伤,留在黄海道正好可以顺便养伤。
  
  第三是黄海道成了后方,需要有足够力量维持稳定,同时确保粮草补给路线的通畅。
  
  第四是按照林经略指示,北方各道要组建什么忠义救国军和维持会,需要大明官军给予一定支持。
  
  当然,要说李大将一点小私心也没有,那也不客观,他还是有点小算盘的。
  
  骆尚志本人是浙江人,麾下也都是南兵,与辽东系不是一个山头。
  
  所以南下收复王京汉城这种辛苦事情,还是让辽东系兵马去做吧。
  
  同时李如松更重视和习惯于骑兵加重炮的边军“传统”作战模式,对轻火器重视不够,而南兵相对更擅长轻火器,所以没被李如松太看重。
  
  骆参将也没表达什么不满,遵照命令行事就是。
  
  毕竟南兵的真正老大林经略已经去了东线,西线这边没人能压得住李如松,所以他说什么也没用,干脆暂时躺平。
  
  不过正因为林经略能压得住李如松,甚至能直接镇得住辽东系将官,所以南兵和北兵的矛盾比原本历史上小得多。
  
  骆尚志本营暂驻于南北交通干道上的凤山,以三千王师身份控制黄海道,还是很简单的。
  
  这日骆尚志正在接见几个朝鲜国义兵头目,考量如何改组为黄海道忠义救国军的时候,忽然有亲卫领着几个风尘满面的朝鲜国人走了进来。
  
  然后这亲卫禀报道:“这几个朝鲜国人突然出现在谷山,声称携带了天帅战报,寻找大明官军送达。”
  
  谷山位于黄海道的最东北角,临近平安道、黄海道、咸镜道、江原道的交界处。虽然这里也在半岛中央的大山区里,但有条道路能通向东海岸。
  
  骆尚志听到有林经略的战报,肯定要重视起来。
  
  经略公率军横跨数百里山区深入东北咸镜道,与西线暂时断了直接联系,骆尚志也想知道经略公近况。
  
  就是现在斗争形势复杂,这种非正规途径送到的战报,到底是真是假,还很不好说。
  
  敌人伪造战报,迷惑大明官军,也不是没可能。
  
  暂时没有审问那几个穿过倭占区送战报的朝鲜国人,骆参将先将战报拿过来阅览。
  
  骆参将出自科举高地浙江余姚,地方文风鼎盛,而且他本人又是武进士出身,文化基础相当不错。
  
  所以反复看了几遍手里的战报后,骆参将就喜悦的拍案道:“这战报是真的!经略公又克复重镇!”
  
  左右一起问道:“何以见得?”
  
  骆参将便指着战报上几处说:“看这个阵亡人数,二百九十九这样的数目,必然是经略公的手笔。
  
  还有战报里对经略公多有批判,也足以佐证战报真的不能再真了。
  
  若是外人伪造战报,哪能精准的切合这些特征?”
  
  而后骆参将将战报抄作两份,一南一北分别传送。
  
  向南自然是传送给已经抵达开城的李如松,让李大将了解一下东线的最新情况。
  
  此时李大将正在开城一边休整,一边纠结。
  
  距离王京汉城已经只有一百多里,仿佛触手可及。
  
  而且如今倭兵不敢阻挡大明兵锋,一直在不停的南撤,传闻王京汉城的倭兵也在撤退。
  
  如此看来,只要一鼓作气,似乎就能拿下王京汉城,独自完成光复朝鲜国都的功业。
  
  但是出发之前,林经略又给过建议说:“攻势欲速则不达,前进至开城则暂停,可免受灾殃。”
  
  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李大将非常清楚,林经略的预判往往是非常精准的,几乎就是“信则灵”。
  
  这两种想法一直在脑海中缠斗着,足足过了一天,李如松也难以决定。
  
  就在这时,骆参将将最新战报送了过来,李大将看到,林经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又成功杀敌一万余,并且克复朝鲜国蟒飞蛇兴之地,又彻底封死了加藤清正退路,顿时就受了巨大刺激。
  
  “明日离开开城,携带干粮继续南下,你做先锋!”李如松对猛将查大受下令说。
  
  战报向北则沿着成熟的路径,经过平安道、辽东镇等处,一直送达京师。
  
  此时已经到了十一月下旬,京师今年的冬季比大多数往年都要寒冷,许多大臣都生了病。
  
  有的人生病,除了亲朋好友之外并没多少人关注。
  
  有的人生病,那就是万众瞩目,比如吏部尚书王世贞。
  
  自从入冬以来,王天官就开始生病,最近已经卧床不起半个多月了。
  
  所有人都感觉,王天官这日子不多了,不仅仅指的是肉体生命,更是政治生命。
  
  即便王天官的肉体还能苟延残喘,但如果久病不起,不能正常视事的话,按惯例是要上疏辞职的。
  
  不然的话,就会遭到清议抨击,被更加激烈的弹劾为贪恋权位、影响国事。
  
  在这种政治环境里,王天官如果长期卧床,那这个吏部尚书就非常可能当不下去了。
  
  除非特别被皇帝欣赏,即便常年卧床不起,也会被皇帝一再强行慰留。
  
  更别说,王天官本身健康状况就不佳,熟悉王天官的人都知道,从六七年前开始,王天官就很虚弱了。
  
  而近两年,大概也是因为出任吏部尚书的刺激,这才“回光返照”了一下。
  
  当最后的潜能耗尽,身体状况就非常不好说了。
  
  无论怎么看,吏部尚书大概率要换人了,这可能是朝廷里仅次于换首辅的人事变动。
  
  所以私下里很多官员都在盘算和议论,下一任天官将会是谁了。
  
  大明文官政治运行到万历中期时,已经非常成熟了,几乎每个高层职位的选拔都有对应规则。
  
  只要没有皇帝或者林泰来这种变数,熟谙官场规则的人,往往就能提前猜出个大体范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