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造圣 (第1/2页)
“好好好,句句都说到朕心里去了。”
皇宫里,赵瑗看着派人抄录回来的各位大儒的发言,看到李师师那篇讲话时,不禁拍案叫绝。
再往下一看,原来这位木先生竟是蜀学流派,赵瑗顿时更加信服。
理学欺世盗名,蛊惑世人之心,若任其发展,必成祸患,当严禁之。
如此,就该大力发扬蜀学,而要发扬蜀学,便当立一蜀学之圣!
蜀学近三十年来日渐凋零,自三苏之后,已少有大家了,这位木先生可以立起来。
赵瑗在殿上徐徐踱步,很快心中便有了主意。
“来人,传参政陈俊卿见驾。”
很快,正在参政院署理公务的陈俊卿便到了御前。
“老师,请坐。”
赵瑗对自己曾经的老师很是礼敬,
如今赵瑗已经做了皇帝,陈俊卿可不敢托大,连忙谢了恩,这才欠着半个屁股坐下。
欠着半个屁股,这就叫态度。
“老师请看,这有一篇文章。”
赵瑗把抄录下来的发言递给陈俊卿,陈俊卿接在手中,仔细看起来。
这些发言还没整理,就是按照各位大儒当日讲道的先后和对答顺序一句句录下来的。
陈俊卿一直看到李师师的讲道,脸上便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再往后看,果如赵瑗所料,见那木先生竟是蜀学流派的先生,不由得击掌喝彩。
赵瑗兴奋地道:“先生,你看这位木先生所讲之道如何?”
“至理明言也!”
陈俊卿说着,眼泪都流下来了。
蜀学源渊流长,自汉代开始,文翁,司马相如,王褒、严遵、扬雄,严君平……
但直到三苏和黄庭坚、秦观等,方成系统,渐生思想。
可是到了现在,也只有他和张浚等寥寥数人为蜀学挑大梁了。
赵瑗见陈俊卿真情流露,心中也很感动:“先生,朕以为,这位木先生可立为蜀学大宗师。”
“应该!”
陈俊卿立即响应:“有陛下认可,这位木先生定可将蜀学发扬光大。”
赵瑗道:“朕自然是要礼遇这位木先生的。不过,世间从未有木先生之名,得先让木先生名闻天下才成。先生,朕有一计……”
赵瑗对陈俊卿细细嘱咐了一番,歉然道:“只是要委屈了先生……”
“不委屈,不委屈,这位木先生蜀学造诣,远胜于臣。臣心甘情愿附骥之尾,为木先生鼓而呼!”
……
翌日,万松书院论道,李师师再度出席,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各学派大儒轮番发问,或提论点,或要“木先生”讲述他的蜀学理论。
这一番谈经论道,让“木先生”当场拥有了大批拥趸,其中不乏蜀学名家。
陆九渊在“木先生”讲道结束后,当场提出,要拜他为老师。
李师师琢磨了一下,二郎若能专心学问,皓首穷经,只怕一位大儒的评价都是起步。
以二郎所说的心学思想,说不定将来能成为半圣一般的人物,为万世所钦仰。
只是,二郎奔波于官场,他又年轻,性喜风流,恐怕是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做学问的。
既然如此,现在这学术又已崭露了头角,不如把它发扬光大。
我也没有时间天天研究蜀学思想,方才一番问答,看这年轻人颇有慧根,对这门学术的理解一点就透,不如就让他来将二郎的学术思想整理细化,刊印成书,播扬于天下。
想到这里,李师师便答应下来。
陆九渊喜不自胜,忙毕恭毕敬地道:“学生这几日就将先生所述整理出来,再加上学生的理解细化,请先生点评。
只不过,先生可允学生拜谒尊颜,学生总不能不识恩师面目啊。又,尚不知先生居处,学生文章作成,该往何处去请教先生呢。”
“为师如今有不得已之苦衷,待时机适合,再与你相见不迟。”
李师师果断拒绝了:“至于如何联络……,蕃坊里有家波斯书社,你将书稿送至那里,为师自会派人去取。”
那家印书社是在蕃坊里的,在鹿溪的控制之下。
李师师让他把书稿送去那里,一是更加安全,二来也是一旦来日真的需要亮明身份时,把二郎推出去,便会叫人有原来如此之感。
陆九渊对于恩师如此神秘行径颇感不解,不过年轻人嘛,却也因此更加觉得自己这位老师非常人了。
人群中,儒生打扮的陈俊卿也听到了二人这番对话。
看起来,这位木先生很神秘啊。
要让官家认可他,并尊他为蜀学大宗师,不知道他的身份可不行。
不过,自己此番前来,只是遵照官家的意思先为他扬名张目,这位木先生有怪僻,倒不急于一时。想到这里,陈俊卿先悄声吩咐护卫:“一会儿,这位木先生离去,你们派人盯着,看看木先生住在何处。不过,切勿惊扰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