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东岸(五) (第1/2页)
李绍贤在全力的建设新洛阳的狭长海岸,新式的机器还是有一些,至于炼钢,这没有什么难度,留下的那些工匠就是专门干这个的,那些大明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们在这片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是没有什么东西制造不出来的,只要是大明有的东西,只要时间上不是太紧就行。技术复杂的工作,有技师们来干,那些可以分成许多简单步骤的工序,这也是大明的独创,就找来那些愿意在工厂做工的土著印第安人来干,这里没有强迫,只有你愿意不愿意干的问题,能够赚到比打猎、种地更多的钱,享受更舒适的生活,只有傻子才不敢,而且工钱上又不受到克扣,干得多了还有奖励,所以这些工厂建设的非常快。
新洛阳的发展日新月异,利马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一刀他们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尽快的把这里建设起来,一旦西班牙人进攻过来,只有逃跑一途,好在李绍贤一点也不藏私,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唇亡齿寒的道理李绍贤比他们理解的透彻多了。一刀、公牛他们的治理地方方案都是李绍贤帮助制定的,对于普通老百姓非常宽松,除了满足建设建军队的费用以外,衙门开支的并不多,他们自己也都有超过普通居民的土地,这些属于公田,谁当官就归谁。李绍贤还告诉他们不要急于扩展自己的领土,现在以稳固基础为主,等到经济基础都发展好了,再向外扩展才行。
在军队方面,一刀他们的队伍扩充到了一万人,配备的都是缴获的西班牙士兵的火枪,李绍贤亲自带队训练了三个月,然后才交给公牛继续训练,最起码在目前的水平,西班牙人过来三五千人是不用害怕的,再多了就得李绍贤的明军参战。为了加强城防,李绍贤还在里马克河沿岸布置了几座炮台,火炮就是修理好的西班牙火炮,炮台使用完整的大石块砌成,一般的实心弹是打不破的。
李绍贤自己的新洛阳现在已经很繁华了,各色的工厂、作坊、商铺比比皆是,大多数是大明的商人开设的,也有本地的聪明人开设的,他们是最先接受大明文化的人,已经可以流利的和大明的商人们打交道。李绍贤也招收了两千多印第安人士兵,不过他们的任务目前是维护城市治安,相当于后世的武警部队,李绍贤的明军士兵才是对外作战的主力。
沿着漫长的海岸线,李绍贤动用了为数不多的备用的蒸汽机,把这些蒸汽机安装在小型商船上当作渔船使用,还可以当做通讯船使用,既可以随时发现情况迅速上报,还可以打渔改善士兵的生活,每一个士兵都有自己的土地,大部分的士兵很快就在当地结婚,在这个时代的这个地方,明军的士兵就是最吃香的人,许多女子都争着嫁给他们,李绍贤也不例外,他就娶了当地最大的两个部落的酋长的女儿,为士兵们作出了榜样,反正肤色基本上一样,从心理上完全可以接受,士兵们见李绍贤都这样做了,那还有什么可顾虑的,于是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大部分士兵都在当地按下了一个家。
随着新洛阳的不断发展,迪勒拉山脉以北的土著居民也开始向沿海一带移动,不少人开始在这里居住,还有更多的人从这里得到了大明的先进商品,聪明的人就开始用他们的土产、粮食、猎物来换取,然后再回去贩卖,不少人因此而富裕起来,于是就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有了这些商人的活动,沿海一带的经济就发展的更快了,大明的文化传统也因此开始在迪勒拉山脉北面开始传播,这次不是流血的侵略,而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这种发展的结果,却比血腥的侵略更得人心,也显得更加隐蔽,使得人们在自然的过程中习惯了大明文明。
在这个比较落后的地方,铁器对于土著人来说就是奢侈品,虽然这里盛产铜矿,但是铁矿也有不少,李绍贤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这里铁器的生产比开采铜矿更好,有更高的利润,他就让工匠们建设了一座炼铁厂,一座炼钢厂,因为规模不大,所以建设的非常快,等销售完商船上的商品以后,这里的钢铁厂已经可以生产了。生产的东西很简单,就是铁锅、铁锨、镰刀、锄头等等,在这里许多的部落用的还都是木制的农具,这效率有多低可想而知。另外还制造大量的砍刀,虽然比不上大明本土生产的好,但是也差不太多,用来砍柴和打猎比他们原来用的铜刀强多了,总之就是用铁器制造生活得常用物品。因为这些东西在这里都是属于贵重的东西,换来的东西就足够李绍贤在这里养兵训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