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 第729章 攻后方

第729章 攻后方

第729章 攻后方 (第2/2页)

“报!”
  
  下一刻,又是一骑探马飞快冲进营中。
  
  “徐州!徐州急报……徐州也失守了……”
  
  郑昭业转过头,不可置信地嚅了嚅嘴。
  
  “不可能……这怎么可能?他哪里来的那么多兵马?”
  
  ~~
  
  郑昭业确实是想不明白。
  
  王笑解了德州之围之后,把关宁军、神枢营、神机营、宣大军、上值十二卫、济南守备营等部整合起来,一共也只有不到七万兵力,之后虽还在扩军,顶多有八万兵马。
  
  而如今济南四万余守军,德州两万守军,再扣掉临清守军。算下来王笑一共带走了一万余兵马。其中包括七千多骑兵。步卒大概也就六七千之数。
  
  一万余兵力说来不少,但分散开来,想防守胶东半岛都少得可怜。分批逃到海外确实是最明智的办法。
  
  因此,郑昭业虽然一直防着王笑来偷袭,但私心里认为他这点兵马应该是不太敢来的。没想到王笑还是动了……
  
  骑兵难以用船运送,所以王笑是以骑兵绕过胶东偷袭粮道。再扣掉需要留下兵马镇守莱州,那顶多是四千人登陆东海。
  
  江北四镇如今兵力空虚,四千人智取淮安,郑昭自问换作是自己也还是能做到。
  
  但取下淮安之后,至少也需要三千人守城,再扣除伤亡,怎么可能仅用不到一千人就拿下徐州?
  
  另外,如此算来,如今莱州兵力空虚,要不要分兵去攻打莱州呢?
  
  ~~
  
  “人又不是神仙,还真能撒豆成兵不成?”
  
  王笑说着,拿起一把豆子摆在地图上,道:“你们看,他们的补给线很长。四镇的粮草原本放在徐州与淮安之间沐阳县,出兵之后,又向北移到山东与南直隶之前的郯城。围下济南之后,为方便供给,粮仓又继续向北移,放在这里……沂州。”
  
  “我想要这批粮食。可惜他们安排了重兵把守。那我只好让秦副帅把所有的骑兵都压上去,嗯,骁骑军一出,他们们拦不住,沂州这个地方离海不远。秦副帅只要把守总击败,让民夫将粮食运到海边就可以。”
  
  说到这里,他把那些豆子一扫,扫到一边。
  
  “你看,被我吃掉了。”
  
  董济和与夏向维有些无语,道:“但济南城还是守不住太久。他们的营中存粮也足以让他们攻破济南。”
  
  “乱了他们的军心,他们就攻不下济南。”王笑又拿出五颗豆子摆上去,缓缓道:“怎么说呢,我说就江南四十余万的总兵力,但遇到建奴,不用一年就会被打垮,你们信吗?”
  
  董济和与夏向维对视一眼,显然是不信。
  
  王笑想了想,斟酌着用词,以试着将这件事说清楚。但这种事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好说的,他便道:“再说回江北四镇吧,唔,加上个这个五军营,说到底还是他们还是军阀。关明、童元纬这些人,人品不堪还在其次。关键在于,他们想要什么……”
  
  董济和把江北四镇总兵的履历翻开,摇了摇头,叹息一声,道:“天下蛀虫,麕集于南直隶以自肥啊。”
  
  “人家都做到这个地位,也都是聪明人。”王笑哂笑道:“相比起来,他们可比秦老将军精乖得多,拥兵自重,占据江南江北的好地方,所想的还不是怎么招更多的兵马,盘据的更大的地盘,攥取更多的民脂民膏。可不比在关外吃着黄沙与建奴厮杀痛快得多?”
  
  “郑元化能驱使他们出兵北上,无非也是许以重利,比如打败了我们,给他们一个拥立之功,到时候他们逢人自夸一句‘天子乃我辈所立’,又是何等的威风?但这些,只是眼前还没看到的好处。他们已经握在手上的好处可是更实际的东西,四镇都是天下最富饶的地方,就说童元纬在淮安的府邸,规格类似王府,门馆壮观,金碧辉煌,容纳美妾百余人,我不信他能舍得。”
  
  “江北四镇,说到底只是军阀,没有守国之心,也没有进取之意。他们只想醉生梦死下去,长长久久。”
  
  说到这里,王笑又道:“郑昭业也明白这些,但他小觑了这些东西,世人总觉得打仗这种事,兵马多就是王道。军心乱了,压一压,继续打,打下了济南就行。我们攻下淮安,童元纬一人急了,他能压下去。但接下来等徐州、泸州、泗州的战报相继传过去,你们看能还能不能弹压得住。”
  
  夏向维道:“但我们攻下淮安已是勉强,已经没有兵力再去攻打徐州等地了。”
  
  “我说的是等战报传过去,并没有说要攻下徐州等地。”
  
  最新网址: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729章攻后方)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