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明末黑太子 > 第1228章:土豆之乡

第1228章:土豆之乡

第1228章:土豆之乡 (第1/2页)

偷逃税款又不想补上的奸商们万万没想到,狗皇帝会对他们下死手。
  
  时间一到,直接出动厂卫将他们全家逮捕,麾下商铺尽数查封,账本与钱款全部被封存。
  
  来真的,那奸商们就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厂卫的对手了。
  
  还有奸商的家丁妄图抵抗,被以谋反罪当场击毙,伤者被生擒。
  
  本来还是莫须有之罪,一旦反抗,就彻底作实了这一罪名。
  
  街上连北厂的坦克都出现了,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厂卫把机枪都架在了目标附近的制高点上,胆敢反抗就是死路一条!
  
  皇帝爪牙当街批量杀人这种事,已经好些年没见到了,如今又昨日重现了。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厂卫居然被对方持械伤害到了,接下来就师出有名了。
  
  圈养家丁!
  
  私藏武器!
  
  蓄意抗税!
  
  意图谋反!
  
  将四项罪名罗列到一起,被满门抄斩也不为过。
  
  对于奸商的这种既定处理标准,昊菁皇帝并不认为处罚过重。
  
  在前线奋战的王师士兵,每个月也就能领取不到十枚银币。
  
  这些奸商每个月是按照成箱子的银币来偷税,然后还理直气壮装好人。
  
  前方抛头颅、洒热血,后方胆大包天,插标卖首!
  
  那就无需对其怜悯了,可怜他们不如可怜那些十二岁就进工厂的孩童。
  
  凡直系亲属及受雇的旁系亲属,除有举报立功之人外,主犯磔示,从犯发配矿场挖矿。
  
  已经在押的嫌犯,按照家属交钱速度放人,速度慢的,那就可以为其缴纳上路钱了。
  
  因为有皇帝指派的卧底,还有自家跳出来的举报者,核实偷逃税款情况变得异常快捷。
  
  沈迅只用了不到两周时间就结案了,当然,这只是在北都及周边地区。
  
  扩大到顺天府,乃至整个北直隶,甚至大明全境,时间就需要一年以上了。
  
  仅在北都便处决千余人,发配超过十万从犯。
  
  补缴税款及充抵税款的货物总价高达近八千万银币,补偿童工薪水总额达到六千余万银币。
  
  很多奸商为此家破人亡,但这下场是他们自找的,怨不得旁人。
  
  将这些奸商的工厂、宅院、土地等固定资产拍卖之后,加上此前的进项,户部总计入账上亿银币。
  
  那十余万奴隶矿工也能为户部创造不菲的价值,平均每人每年挖出五十银币的纯利润的话,十万人就是五百万银币。
  
  根据昊菁皇帝的命令,由北厂负责押运,将这些矿工直接送往唐努乌梁海的苏霍洛伊金矿去,这辈子都别想回来了。
  
  由于粮食过剩,昊菁皇帝计划增加矿工数量,从目前的大约一千五百万,增加到既定的两千万。
  
  一个成年矿工,每年能创造出大约一百银币的纯利润。
  
  两千万奴隶矿工,哪怕算上那些老弱病残在内,起码也有一亿四五千万银币的利润。
  
  加上自由矿工以及机械化开采的那部分,刨去股东的分红,可以让户部每年入账约八千万银币。
  
  每年从大洋彼岸的新印加帝国,在经过锻造之后,还能得到价值七千万银币的铜币,总额便是一亿五千万。
  
  十年内,对面铜矿开采规模翻倍的话,届时户部光是挖矿一项,岁入便可以达到两亿两千万银币,接近当下岁入总额两亿五千万银币。
  
  昊菁皇帝增加奴隶矿工数量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想要增加朝廷岁入,另一方面则是自由矿工听说去北地定居开荒就可以免费得到大片的土地,很多人都去冒险了。
  
  朝廷已经通过报纸公告天下,凡是去北地定居之人,适龄男子可得两百亩土地,适龄女子减半,老人与孩童皆可得五十亩。
  
  先到先得好地段,一切所得土地,皆为永久免费,前十年无须缴纳任何税费,十年之后仅需缴纳两成收成即可。
  
  春季由朝廷指派人员驾驶拖拉机,免费为北地农户翻地,为期三年,每年一次。
  
  地下若有矿藏等资源,农户可得探明储量的两成,可自行选择折现或按照资源价值换购相应面积的临近土地。
  
  在消灭罗刹国之后,北地那边也就没有让大明百姓心生忌惮的敌人了。
  
  很多人本着占朝廷便宜的心理,都愿意过去赌一把。
  
  尤其是北地南部沿线地区,气候相对温暖,完全不缺水,森林资源又极为丰富。
  
  来到这里定居的百姓,尤其是靠近河边的,算是真的占到大便宜了。
  
  耕地有河水灌溉,很快就能变成丰收的良田。
  
  在此之前,还能天天捕鱼,不缺肉食。
  
  为了确保头一年不挨饿,除了朝廷给予的应急粮食之外,每家每户都要种植保收的土豆。
  
  只要第一年收获了足够多的土豆,漫长的冬季就很好熬过去了。
  
  一般说来,能咬牙挺过前三年,往后基本就都是好日子了。
  
  一户老夫妻育有二子二女,且一半已经结婚,全家有十余口人的话。
  
  所能获得的土地面积不会低于上千亩,每亩地收获半石土豆,总数也会达到五百石之多。
  
  完全够一家人吃一年的了,第二年再开始用一半面积种植麦子,就能实现逐步转型了。
  
  像已经将定居经过当作故事刊载在北都报纸上的刘老汉一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全家于昊菁三十年(1673)移居靠近安加拉河上游的乌索,又名乌屯,现在过去了七年时间。
  
  原来住在河南南阳附近,也是全家务农。
  
  南阳不靠近黄河,旱季跟着中原各地一起倒霉,风调雨顺了,也无法占到黄河的便宜。
  
  刘老汉一家在老家只有二十多亩地,刨去两成农税,养活一家人是很困难的。
  
  每年累死累活,除去家里人的吃喝,以及换购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根本攒不下多少粮食,更别说钱了。
  
  不挪窝就跟等死差不多,无奈之下,在看过了当地府衙颁布的公告之后,也只能选择铤而走险,带着全家赌一把。
  
  由于时间比较早,属于是比较靠前的移珉,故而享受到了极大的优惠措施。
  
  土地位置是刘老汉挑的,附近的树木也能用来制造木屋,还能去距离只有二里远的河边捕鱼。
  
  最让一家人高兴的就是,他们一家获得了上千亩土地,还有官府给的地契,让刘老汉激动地涕泪横流。
  
  土地面积是老家那边的四十倍,哪怕干脆让一半的土地荒着,就用剩下的一半耕作,也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