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第778章:诸王回京(中秋快乐)

第778章:诸王回京(中秋快乐)

第778章:诸王回京(中秋快乐) (第1/2页)

倭国这边的事情,朱英其实也能猜到一些。
  
  四大藩王在倭国赚取了太多的钱财,也因此豢养了大量的私兵,朱英自然不担心自己镇不住。
  
  哪怕老爷子走了,他也能轻易镇压倭国四藩王。
  
  毕竟,他们的那些亲卫中,可是有不少人都是出自京师呀。
  
  这一手也是顺带敲打一番,如果真违抗令旨当然有老爷子去收拾他们。
  
  朱英也知道,不管燕王等人再怎么担忧害怕,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会来到京师听从调遣,因为他们赌不起。
  
  历史上,朱棣没靖难前,也只能是靠装疯卖傻去骗朱允炆。
  
  现在的大明也不是朱棣可以撼动的,没有蓝玉案,老将老兵都在,朱英各地搞的军事学堂,更是培养了大量优秀中层军官,且逐渐的替换先前的文盲军,加强了朱英对兵权的把控。
  
  最主要的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可不会顺着朱棣一起,看似是四大藩王,实则朱樉跟朱棡与朱英的关系很不错。
  
  朱樉能够去到倭国,很大程度上还是承情朱英。
  
  包括曾经被幽禁,去西南剿灭土番,也是朱英帮着在老爷子面前说话。
  
  朱棡就更不用说了,他跟朱棣的敌对,一直是朱英在帮忙。
  
  现在虽因为利益的关系,明面上倭国四藩王要联合。
  
  一来是一起私吞矿藏,二来是对抗倭国。
  
  但说反,自是不会。
  
  那边朱棣还想找朱樉,朱棡商量一下。
  
  结果两人听到父皇病危的消息,根本没有去想太孙的事情,立即就准备出发前往京师。
  
  齐王反正是听哥哥们的。
  
  朱樉跟朱棡是残暴了一些,但对父皇也是真爱。
  
  对于太孙,两人没有朱棣的那般忌惮,毕竟朱英从未对他们出手过,反而是各种帮忙。
  
  况且令旨上也说了,是要北伐草原,才把他们调遣回去。
  
  朱棣也没有办法,四王不联合,就没有意义。
  
  他也想通了,不管是什么结果,现在都不是抗旨不遵的时候。
  
  ——
  
  最先抵达京师的不是四王,也不是朱允炆,反而是宁王朱权。
  
  宁王朱权在朱英的安排下去了高丽,接受关于姚广孝的一切。
  
  作为皇子的身份,朱权显然要比姚广孝更加的强势,这个时期的高丽,对于大明是臣服的,尤其是在讨伐倭国之后,姚广孝挟胜而归,在高丽发展了偌大势力。
  
  李成桂当王的想法,就一直被搁置了,高丽王室也好生生的存在着。
  
  作为三方之中最弱的一方,高丽王室只能选择紧紧抱住大明的大腿。
  
  毕竟就算整个高丽都归于大明了,他们王室的称号也不会废除,而李成桂,那是要夺取他们王室之人,这概念完全不同。
  
  原先就跟个傀儡一样,没有什么权力可言,一旦被李成桂篡位,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选择就变得简单许多了。
  
  李成桂在面对姚广孝的时候,还能有几分还手的力气,但是面对宁王朱权,可就真的束手无策了。
  
  并非是说朱权要比姚广孝更加聪明,政治手段更加强硬。
  
  是他作为大明皇子,这地位身份给李成桂的压迫感。
  
  且说现在的李成桂只是权臣,还没有夺得王位,哪怕是真已经夺取了王位,面对朱权也要弱上三分。
  
  藩王跟藩属国之间,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宗主国的强弱。
  
  宗主国强,则藩王强,藩属国弱。
  
  宗主国弱,则藩王弱,藩属国强。
  
  现在大明统御四海,威慑天下,拥兵两百余万,这等强悍程度在整个中原王朝的历史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是以周边小国对于天朝上国,那当然是小心翼翼,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冒犯的举动。
  
  名义上,藩属国为宗主国之臣子。
  
  在这种情况下,宁王朱权在高丽的日子就非常好过了。
  
  不过他也是带着太孙的要求来的。
  
  朱英没有想着一次性就把高丽完全收归入大明疆域,而是先让朱权多多在高丽开设汉学堂,传播汉语汉字。
  
  这个时期的高丽,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全都是说汉话,写汉字。
  
  之所以开设学堂,也是为了打破高丽贵族对知识的封锁,让普通人也能有接触知识的机会。
  
  高丽世家的情况,可比大明要更加严重,他们的等级制度更加的森严,上位者对下层的剥削强度很大。
  
  这种情况,哪怕是延续到后世,高丽都一分为二了,也没有出现变化。
  
  朱英很清楚,如果从世家的角度去入手高丽,那么只能短暂的得到高丽,这些世家最是喜欢叛乱无常。
  
  夺一地易,夺民心难。
  
  因此他只能暗中推动对高丽社会结构的冲击,使其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后引导融入到大明中来。
  
  这样的高丽,才会真正的成为大明一份子。
  
  作为宁王,他在高丽各地去开设汉学堂,那些世家之人也只能是干瞪眼,没有任何办法。
  
  即便因此很多世家倒向了李成桂,朱权也不在乎。
  
  毕竟,高丽太小了。
  
  大明随便出动几万军队,带上足够的火器,就能直接夺取高丽。
  
  这弹丸之地跟大明对比,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
  
  朱英当初放弃高丽,而选择要去安南发展,也是因为高丽的局限性太大,不管怎么去发展,也只能是这个样子。
  
  年底。
  
  从九边到京师的火车,基本上已经是开通了。
  
  朱权之所以能够最快抵达京师,也是因为火车的关系。
  
  坐在火车上,感受着这无与伦比的速度,朱权整个人都一直处于震撼兴奋之中。
  
  ‘难怪太孙敢于北伐,有这等社稷神器,完全解决了兵力跟后勤的问题,草原拿什么来抵挡。’
  
  ‘明年北伐,必然是我大明大胜。’
  
  说是三五日的功夫,实际上从朱权搭上火车到抵达京师,还是用去了将近七天的时间。
  
  火车并非是直达京师的。
  
  就现在的工程技术,还无法凿山开桥。
  
  因此铁路的路线,只能是以平原为主,遇上大河就下车乘船,然后再从河对面重新上火车。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也是绝对不可思议之事。
  
  朱权抵达京师的第三天。
  
  朱高炽跟朱允炆也到了。
  
  他们乘坐的并非是常规船舰,而是大明的蒸汽铁甲船。
  
  在大力发展铁路的同时,蒸汽铁甲船的发展也没有停下,受限于石炭的问题,因此蒸汽铁甲船是以站点的方式进行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