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人,得加钱 > 第七百六十九章 那么,谁才是反贼?

第七百六十九章 那么,谁才是反贼?

第七百六十九章 那么,谁才是反贼? (第1/2页)

武昌。
  
  自兴汉军举义攻占武昌以来,叫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最凶的其实是一个降官。
  
  此人就是最早投降兴汉军的宜昌学政王昂。
  
  自降兴汉军以来,王昂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大义,正统。
  
  其认为满清入关以来屠我赤手百姓,改我衣冠,断我文明,使我华夏大族沦为奴隶愚昧之人,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清廷的政策,从而唤醒广大愚昧无知的百姓起来共同推翻清廷。
  
  由于王昂是第一个主动归降的清廷官员,因此被兴汉军统帅顾师道委任为湖北布政使。
  
  可能也是千金马骨的意思。
  
  王昂上任之后,立即在湖北动员百姓割辫蓄发,另外推行汉服汉冠,以此标明兴汉政权的正统性。
  
  为此湖北布政衙门颁布了《汉人冠服制》、《汉人冠服图》,要求各级官员主动带头穿戴汉官服饰,并恢复从前汉人礼仪,将清廷加之给汉人的诸多陋习一一摒弃,并焚毁大量清代编撰的史料书籍。
  
  为此有些走火入魔,连清廷给各地童生的教材《弟子规》都给禁了,《康熙字典》也改名为《洪武字典》。
  
  更规定各级衙门公文凡出现清廷字眼,一律用“鞑子”、“胡虏”代替,同清廷的文狱完全相反,不知是王布政曾受文狱之苦,还是纠枉过正。
  
  然而由于满清占领中国长达百年之久,百姓莫说知道汉服了,就是连前明知道的都不多,因此尽管兴汉军本身是明朝遗民组织,对明朝时期的汉人衣冠文明保存完整,但由于清廷的“汉奸”妖魔化宣传,使得湖北百姓除了少数社团分子、投机分子对兴汉军亲近外,大多持怀疑抵触态度。
  
  同时由于湖北之地数十年未有战火,虽吏治腐败,但百姓尚能温饱,如此自是没有推翻清廷的动力。
  
  所以,王昂推行的恢复衣冠新政在民间并未引起大的共鸣,仅武昌等大城市的街面上有汉服重现景象,其余地方依旧是过去穿戴。
  
  倒是强制割辫蓄发取得不少成效。
  
  为了让百姓主动割辫,王昂竟是下了严令,命人于各地广贴布告,称“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大势已去,复汉即将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朝之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同满洲鞑虏,必置重罪。”
  
  只是布告张贴开始,效果不甚好。
  
  原因是百姓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今若割辫乃是对父母不孝。
  
  另外就是很多百姓认为留着辫子虽然丑,但要是把辫子割了自个就成大光头,那样看起来更丑。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清廷统治百年,辫子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认为自有人类之始便有辫子传承,今若割去乃是毁损祖宗传承。
  
  加上有一些不看好兴汉军的乡绅暗中散布谣言,说要是割了辫子大清兵再来,就会统统砍头,结果自是令得百姓响应割辫者屈指可数。
  
  针对这一情况,王昂一开始采取的是利诱手段,即在各地交通要道、城门关卡处设下免费饭菜,只要百姓愿意割辫,就能凭借割下的辫子享受免费饭菜,另外还可以领三文钱。
  
  这个办法有一定效果,不少穷人为了这免费的饭菜真的来割辫,可不少人是一边吃饭一边哭的,并且在走时死活要把自己辫子带回去,说什么这样就算自己将来死了,也能让亲人在自己入殓时将其放入。
  
  各地关于割辫的信息反馈到武昌这边后,王昂立时知道光是利诱不行,于是请求军队协助强制割辫。
  
  “今湖广光复已数月有余,辫子仍未除净,而百姓尚有心怀犹豫,踌躇不剪者,是满贼之丑俗犹存,于我汉人声威有损。”
  
  兴汉军统帅顾师道当即下令各部配合地方剪辫,在军队介入下,各地这才开始大规模剪辫。
  
  毕竟跟命比起来,辫子也不是太重要。
  
  但不少地方士绅尽管被强制割辫蓄发,也仍以“长毛”诅咒兴汉军,说“长毛”断然长久不了。
  
  不过随着兴汉军势力越来越大,连大清的定西大将军都给打死后,士绅们态度明显有了一些松动。
  
  不少人私下说到“长毛”时,不再如开始那般恶毒攻击,反而会感慨几句,说什么昔年我汉人不尽是长毛?
  
  割辫的成功让王昂信心大增,为了捞取功绩,在兴汉军站稳脚步,他又建议兴汉军高层前往显陵祭拜,以表明兴汉军政权乃明朝后续,为华夏正统所在。
  
  显陵乃前明嘉靖皇帝生父朱右杬的陵墓,初以亲王规制葬于松林山,嘉靖时改制升格,山称“纯德山”,陵曰“显陵”,庙号睿宗献皇帝。
  
  也是除两京外唯一的一座明帝陵。
  
  此次拜谒活动是明朝遗民百年以来第一次祭祀前明皇陵,因此上下十分重视。
  
  王昂以顾师道名义撰写《祭明显陵文》,写道:“……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帮人诸夫兄弟,迭起迭碚,至于百年有余...”
  
  该文将清廷统治百年时期称为华夏亡国年代,意在告戒世人,汉人重新掌权,恢复中华,就像当年朱元章消灭元朝建立明朝一样。
  
  清湖广总督陈辉祖归降之后也提出了系列建议。
  
  首先就是提议整顿军队,将原来各成营头的兴汉军整编为主力十二军,同时建议理清财政,强军养兵以备北伐。
  
  财政问题是目前兴汉军最大的难题。
  
  原先兴汉军主力只有不到四千人,征战以缴获为主,如今却扩充为十余万,且据有三省之地,不能再像从前那般攻占一地即行抄抢藩库用以养兵,反而要进行地方的实际治理,故而随着军队人数的暴涨,弹械饷粮两方面都支绌,军火缺乏,军饷不足。
  
  此外由于战事原因,导致商业阻滞,居民受困,市面萧条,如此环境一旦外部压力过大,极容易从内部崩塌。
  
  诚如陈辉祖所言:“钱粮处理不好,兵必反而为贼,民必起而为匪。”
  
  顾师道过去只在金川领导遗民抗清,论地盘不过一县长,论兵员不过一参将,气节堪称天下无双,然于实际治政经验几近于无。
  
  因此对于做过湖广总督的陈辉祖,顾师道极为礼遇厚待,仍命陈辉祖为湖广总督,又以另一降官湖南巡抚巴延三为长江经略。
  
  也就是以陈辉祖帮助兴汉军建立政权,进行地方实际治理;
  
  以巴延三为兴汉军攻略长江下游。
  
  陈辉祖上任之后想方设法对兴汉军官兵厚给钱粮,确保军心士气,同时针对过去的弊政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即大规模缩减地方开支,裁撤地方无用人士。
  
  同时在武昌设立类似筹饷的单位,称“助饷局”。
  
  筹集的办法是派员调查,挨户劝捐,认明数目,填写捐册。
  
  湖广境内大小商号、地方乡绅,富裕大户都在助饷之列。
  
  重点是那些做过清朝大官的致仕官员。
  
  如前刑部侍郎郭某被陈辉祖亲自上门劝捐,面对陈辉祖灭族的恐吓,郭某不得已捐了30万两。
  
  不过主动给兴汉军捐钱的也不乏其人。
  
  曾做过苏松道的荆州人刘某就主动给兴汉军捐银10万两,并对陈辉祖道如果兴汉军不对民间骚扰,不对湖广境内的退休官员迫害,他还可出面劝捐。
  
  并劝说兴汉军万不可如当年李自成般对士绅大行拷掠,那样的话,汉室复兴恐成昙花一现。
  
  这个刘某倒是有点真心光复汉室的想法,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不便也不敢如陈辉祖这般公开归降。
  
  陈辉祖也不难为刘某,同意其的要求,再三要求驻防荆州的兴汉军不可扰动士绅。
  
  于是在刘某的奔走下,荆州的清廷退休官员和地方士绅一共为兴汉军捐了白银158万两,粮食万石,另筹集棉衣万余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