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事毕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事毕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事毕 (第2/2页)

“这也正常,毕竟自从当年宁远伯李成梁第一次被弹劾下野后,辽镇内部就分为了三派。”
  
  “一派为辽东李氏诸将,一派为辽东后起之秀,一派为外镇诸将。”
  
  “与戚少保相比,宁远伯……”
  
  说到这里、陆文昭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而朱由检瞥了他一眼,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
  
  说白了、李成梁在辽东的时候所立的战功大多都是在塞外,很容易粉饰真实情况。
  
  如果敌寇进入内地,他就以坚城清野作为依托,拥兵观望形势然后出击,甚至可以掩饰败绩变为功劳,杀良民冒充敌军的首级,纵兵掳掠辽东百姓。
  
  阁部的官员都被他所蒙蔽,辽东镇的督抚、监司稍微有与他忤逆的意思,就被他排挤出去,以至于都不能检举他的不法行径。
  
  万历十九年好不容易将李成梁罢免,结果第二年宁夏之役爆发,明朝无人可用,只能让李如松带领李氏诸将征讨,间接扩大了李氏的势力。
  
  好在之后李如松轻敌冒进而死,不然以他朝鲜之役的功劳,恐怕现在的辽东将会是铁板一块,而非眼下的分为三派。
  
  既然分了派系,那么就可以拉一派打一派。
  
  眼下、站在自己这边的,是榆林派系的贺世贤、尤世功等人,兵马也被自己打散,分离后填入新卒,根本无法脱离自己。
  
  唯一要在意的,就是以朱万良的辽东后起之秀,以及祖大寿等李氏原派将领。
  
  两部的兵马数量是一笔湖涂账,别说朱由检自己,便是连熊廷弼都理不清楚。
  
  眼下秦邦屏将辽河以东的兵马分为二十八营,打散后入驻辽东各地,这么一来、两派的实力都得到了压制。
  
  辽南的兵马已经在被整编的路上了,掀不起风浪,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辽河以西了。
  
  若是如历史上一样,或许盘踞在这里的辽镇将领,还能截断辽西走廊,以此来威胁朝廷。
  
  但问题是、眼下内喀尔喀和喀喇沁被朱由检用互市的利益笼络了,明军可以随意在它们的牧马地疾驰。
  
  加上大宁三卫的存在,以及登来到金州海路的开辟,辽西走廊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只要此地的辽镇将领敢有作为,四面八方的明军会在努尔哈赤进攻前,先把他们覆灭。
  
  “辽河以西、山海以北的兵马有多少?”
  
  朱由检忽的询问,而陆文昭闻言,也从怀里拿出册子,翻阅几下后说道:
  
  “按照黄册,应该是六卫五营二百四十五堡,总计六万九千兵马。”
  
  “六万九……”朱由检眯了眯眼睛,而陆文昭也道:
  
  “按照辽镇的脾性,应该和之前熊经略所上奏的兵马数量差不多,四万六千左右,其中一万六千多人只能守备城池,三万人马可以出城野战。”
  
  “不过根据满总兵对清河关后续军报来看,这三万人马比当时的羽林卫还要差。”
  
  陆文昭的情报,大概将辽镇眼下兵力的战力做出了一个划分。
  
  第一等无疑是白杆兵、浙兵,建虏的白甲巴喇牙。
  
  次一等是建虏的普通八旗兵,贺世贤、尤世功等人的六千多老部曲。
  
  二等便是眼下朱万良、祖大寿的辽西家丁,满桂的大宁三卫、宽甸戚元功等人的七营汉兵,山西三镇援辽的将领家丁。
  
  第三等,便是守备城池的辽东兵马,山西援辽的普通士卒了。
  
  这么看来、不管是从兵马数量,还是骁勇程度,都是朱由检他们占据上风。
  
  但还有两个变数,一个是朱万良等辽镇兵马所掌控的辽西走廊,以及躲在山林之中虎视眈眈的野猪皮努尔哈赤。
  
  上次一战,虽然把努尔哈赤打疼了,也消灭了建虏近三十分之一的男丁数量,但终究没有达到断其一指的程度。
  
  建虏实力尚存,防备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所以、要对付盘踞在辽西的辽镇兵马,首要就是将目前的新老两派两镇将领和兵马分化。
  
  哪怕朱万良不愿意离开辽镇,但只要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祖大寿等李氏家将带着辽西的近万兵马跟随李如柏前往固原,那剩下的朱万良就很好解决了。
  
  “继续监察李如柏,一有消息就通知我。”
  
  朱由检对陆文昭交代着,而陆文昭也作揖应下,不过又开口道:
  
  “殿下、若是李平胡和祖大寿,朱万良他们都不回应李如柏,那又该如何?”
  
  “不离开?”朱由检轻蔑道:“不离开,也不敢造反,那就等着被蚕食吧。”
  
  “一部部的换调兵马,等到退无可退的时候,要么造反,要么低头。”
  
  “眼下大宁有三卫兵马,沉阳有三万兵马,辽阳一万四兵马。”
  
  “他们想要投虏,也得过得去才行。”
  
  朱由检很是自信,这样的自信是源于早就布置的辽东局面。
  
  倒是他在回应了陆文昭的疑惑后,便再度看向了王承恩,对其询问道:
  
  “马铃薯、番薯的种植选定地方了没有?”
  
  “回殿下,选在了顺天府,马铃薯和番薯,按照殿下您的意思,大概需要布种一百七十万亩耕地。”王承恩回应道:
  
  “明岁秋收后,应该就能布种五百万亩,最多后年就能布种一千三四百万亩。”
  
  作物的推广是缓慢,听到王承恩的话,朱由检并不觉得奇怪。
  
  况且、他也并不需要推广太多的番薯和土豆,只需要让这个比例达到大明的10%就足够了。
  
  说到底是辅粮,主要用于灾荒之年赈灾,和平之年喂牲畜。
  
  这个占比也不算低了,按照大明的民田、军屯田、官田相加,可以达到七千七百万~一亿一千万亩之间。
  
  到时候仅凭这10%的辅粮,就能养活大明上亿百姓三四个月。
  
  它们的出现,会降低百姓对于稻、麦、高粱等作物的需求,变相能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不过仅仅是这样,依旧无法保证让大明上亿百姓渡过十七年的大旱。
  
  因此、最为重要的还是对东北、西南、南洋、西域、河套等地的开发。
  
  “满桂那边,记得先保障他们的红薯、土豆耕种,另外永平府的辣椒、西红柿、等来年开春也可以送往一些种子去大宁。”
  
  朱由检开口交代,而王承恩微微颔首回应。
  
  辣椒和西红柿,是附带找到的传入作物,不过产量没有后世的恐怖。
  
  这个时代的辣椒亩产在一千六百斤左右,西红柿则是三千斤。
  
  辣椒可以御寒,增加热量,西红柿则是亩产多,完全可以成为蔬菜市场上的大头辅食。
  
  总之、一系列的作物,都是为了接下来几十年的严寒,十几年大旱做准备。
  
  所要做的就是增加辅食,减少主食摄入。
  
  尽管对于王承恩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家殿下为什么那么在意这些玩意,但他依旧尽心尽力的去做。
  
  回应了朱由检后,他对朱由检也开口道:
  
  “殿下、您说的花生,我们的人在登来找到了。”
  
  “花生找到了?”听到这话,朱由检眼前一亮。
  
  花生在这个大豆亩产一百五六十斤,出油只有18%左右的年代,可以说是能让百姓渡过大饥荒的好宝贝。
  
  人的肚子里要是有了油水,对粮食的需求就会大大的下降。
  
  “当地的花生亩产几何?”朱由检急切的询问,而王承恩也道:
  
  “这玩意倒是好养,四月种,八、九月收,一亩能有个一百斤出头的样子。”
  
  王承恩汇报的消息,并没有让朱由检灰心,因为按照大明的称重和后世比,这一百斤大概就是后世一百二十斤的亩产。
  
  花生的亩产虽然比大豆低,但奈何它的出油率高达四成,也就是一亩花生快比得上两亩大豆了。
  
  “好消息啊……”朱由检攥紧了拳头,随后对王承恩道:
  
  “在登来一地收购足够多的花生种子,在北直隶南部的官田耕种,等一下我会写一个怎么榨油的册子,你让人按照那个册子来就可以了。”
  
  “奴婢领命。”王承恩作揖应下,而这个时候大帐外也飘来了饭香。
  
  朱由检嗅了嗅,肚子也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
  
  他倒不觉得尴尬,对陆文昭和王承恩一笑随后摆手道:
  
  “走!先吃饭,既然军屯田的事情要解决了,那我也该带六卫军返回顺天了。”
  
  说罢、他一马当先的走出了大帐,而陆文昭和王承恩紧跟在他的身后。
  
  只是当三人刚刚走出,不远处就有人一路快走而来,而陆文昭也下意识护在了朱由检的前面。
  
  来人是身着百户服的锦衣卫百户,他走到了朱由检面前后,便先行作揖行礼,随后掏出手书道:
  
  “殿下、天津来信,腊月二十六、天津船坞的十四艘民船下水。”
  
  “这么快就好了?”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检接过手书,撕开后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果然、信中的船坞掌事已经回应,说是十四艘民船已经完工静置三天了。
  
  眼下就等待腊月二十六那天的下水了。
  
  民船是制造风帆战列舰的经验累积,对于大明未来的无敌舰队,朱由检十分重视,因此对王承恩道:
  
  “收拾收拾,明日我们先行出发,前往天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