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北宋大法官 > 第七百七十五章 货币化

第七百七十五章 货币化

第七百七十五章 货币化 (第2/2页)

曹栋栋撇了下嘴,哼道:“这些税警就爱搞特殊,有什么了不起的。”
  
  如今税警可真是宝贝,他们的一切信息,只有皇帝和张斐知晓,全都是保密的,其实他们也改为领税币,但是是皇帝从内藏库,单独给他们开了一个窗口,让他们去那领。
  
  不管怎样,这一轮税币发出去后,立刻是引爆整个消费市场,无论就是酒楼,还是市集全都是乌央乌央的人。
  
  其实这一时刻商人的生产力,是有些跟不上的,好在朝廷也在货币化,将仓库里面的一些存货贩卖给商人,商人再拿着卖给官员、士兵,暂时还能维系住这供应平衡。
  
  但也只是暂时的,商人必须赶紧扩大自己的生产力。
  
  这还就得等到新城镇的作坊。
  
  户部。
  
  “你看,这都是我亲自规划的,第一期东西两镇共建设三十个大作坊,四十个小作坊。”
  
  王安石得意洋洋地向张斐说道。
  
  张斐道:“第一期?”
  
  王安石道:“我准备分三期来建设,如果一块建的话,肯定是卖不出好价钱的,再来就是,许多商人也在观望行情,如今急着要买的,是去年就急着要建作坊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
  
  张斐笑着点点头,对于这种招数,他并不陌生,突然又指着中间那个圈,道:“这块地用来干什么的?”
  
  王安石道:“这里是市集,到时会建造一些摊位,酒楼茶肆,但这些地,我都不买,就只是租。”
  
  张斐又问道:“这又是为何?”
  
  王安石道:“就这种大作坊,得养着不少人,酒楼茶肆不愁没买卖,租金也有不少。而且,那些商人个个都很精明,是不能放任自由,我只卖作坊,其余的都不卖,边上的河道也是属于朝廷的,到时他们若敢动歪心思,朝廷就可以用市集和河道来威慑他们。”
  
  哇.你这也太阴险了吧。张斐只觉汗毛竖立,“王相公,你可真是商人的克星,竟然这么损咳咳我的意思是。”
  
  王安石却不以为意,还哼道:“是损,但也被你们给逼得。”
  
  张斐委屈道:“跟我有什么关系?”
  
  王安石道:“以往朝廷哪需要想这种招数,不都是你们公检法么,我要不留个心眼,往后这些商人不得骑到我们头上来。”
  
  “误会!全是误会!”
  
  张斐打了个哈哈,转移话题:“既然王相公已经筹划的这么完善,那今儿叫我来是.?”
  
  王安石道:“还能为什么,当然是拟写契约,这里面的权益比较复杂,所拟定的契约,必须确保我方才说得,是能够合法实现的,免得到时又吵到皇庭去。”
  
  这些房东都是没良心的。张斐心里不禁生出一丝鄙夷。
  
  王安石又道:“还有就是这土地的问题,如果将地卖给他们,万一有些人拆了作坊建足球场或者赌坊、青楼,那可如何是好?”
  
  张斐稍一沉吟,道:“朝廷是可以通过政令,将这些土地全部赋予工业属性,就是确保这些土地只能建造作坊,不能挪作他用,除非得到朝廷的批示。”
  
  王安石稍稍点头,突然想到什么,“我记得《临时法》中只有农田保护法,不能轻易在农田上建造任何房屋。那何不区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之间都不能轻易转换。”
  
  张斐解释道:“我们有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目前大多数作坊、店铺,都是在自己家里,只有大小的区别,是难以区分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
  
  但是如果今后规模变大,肯定还是会区分的,因为大作坊势必要跟农业争抢河道,但是现在还没有必要。”
  
  如今工商业还在幼苗时期,应给给予鼓励和自由,一开始全部管住,怎么发展的起。
  
  王安石点点头道:“你们有这个打算就行。”
  
  等到张斐帮王安石拟定出这份土地契约后,户部那边是立刻开始进行扑买。
  
  不到七日功夫,七十个作坊就全部卖完了,其中大作坊的购买者,都是以纸张、酒和纺织为主,尤其是纺织和纸张,而朝廷从中获得一百七十万贯收入,当然,这里面还包括承建的费用。
  
  虽然说比起内城的房价而言,这价钱还真不算高,但是那毕竟是内城,你这是建在郊区的。
  
  其实这价钱已经是非常高了。
  
  普天之下,可能也只有东京汴梁能够做到这一点。
  
  首先,这里不缺权贵,他们花几万贯赌一个未来,还是值得的。
  
  其次,这里不缺消费。
  
  到底京城是在吸全国的血,而且其中占大头的是禁军士兵,财政十之七八,都是用于军费。
  
  虽然宰相的俸禄高,但宰相就两三个,他们又能消费多少,主要的消费能力是那些士兵。
  
  那么只要朝廷继续货币化改革,扩大生产,那是绝对不会亏的。
  
  第二期,第三期才是重头戏。
  
  因为那得等到最终的税币法案出来之后,商人心里有底,一定会拼命争抢的。
  
  第一期只是抛砖引玉。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前东京汴梁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现在不是,如今大宋又出现一个现象级别的城市,就是熙州。
  
  熙河开边的原因,当然是为求形成对西夏两面夹击,但目前宋朝中心由外转内,拓边也就是到此为止。
  
  但是,这打通了封闭百来年的丝绸之路。
  
  而熙州则是承当了整条丝绸之路的重担,再加上公检法的出现,这让熙州是一年一个样。
  
  枢密使韩绛前脚刚走,河中府知府蔡延庆后脚就来到熙州,不禁是傻眼了,这城外是牛羊成群,仿佛身在漠北,可刚刚入城,又是丝绸遍地,仿佛到了东京汴梁。
  
  “仲远兄!仲远兄!”
  
  忽听两声激动地叫喊声,蔡延庆抬头看去,但见王韶招着手,朝着他小跑过来。
  
  未等他拱手行礼,王韶就是一把拽着蔡延庆的袖子,是发自肺腑道:“这几年,可真是苦了仲远兄啊!”
  
  这几年熙河地区的后勤,全都是蔡延庆在负责,而元绛主要是西北后勤,二人是一南一北。
  
  但是熙河地区的后勤,真是不容易,内外交困,这边部族不断袭扰,而北线的军阀们也非常不爽,全亏蔡延庆从中周旋,想尽办法为熙河提供粮草。
  
  王韶内心满满都是感动。
  
  蔡延庆一看王韶这么热情,顿时心慌不已,当即诉苦道:“王宣抚使,我能帮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不瞒你说,我这回过来,就是来看看,能否减少粮草供应,到底北线还有几支军队啊!”
  
  “足矣!足矣!”
  
  王韶狠狠点了几下头,又拉着蔡延庆道:“来来来!仲远兄,快跟我来。”
  
  “去哪里?”
  
  “你来就知道了。”
  
  蔡延庆跟着王韶跑过两条街,来到一个大市集,但见满眼的粮食,白亮亮的,比那什么大腿要性感多了。
  
  “这么多粮食?”
  
  蔡延庆惊呼道。
  
  王韶十分骄傲地说道:“如今我们熙州米价,五百文一石,比京城都要贵上一百文,别说渭州等地,就连西夏商人都是冒着杀头的风险,将粮食走私到这里来。”
  
  蔡延庆震惊道:“西夏的商人。”
  
  这不是资敌吗?
  
  王韶点点头道:“如今卖粮食的利润可不比盐低,再加上我们的人只查私盐,又不查粮食,那些贪婪的党项人是玩命往这边运粮食,获取我们的纸币,又从这里购买丝茶回去。
  
  不仅如此,整个熙河地区,去年一年就多增二十万顷田地,在这里不用交田税,米价还这么贵,人人都在拼命的种田。今年熙河的粮草供给,可减一半,明年可能就只需要三分之一,而且不要粮食,给一些绢帛就行。”
  
  蔡延庆越听越玄乎,“你这又不收农税,米价又这么贵,能供应军队吗?”
  
  “有钱就行。”
  
  王韶哈哈笑道:“我们这里只有买与卖,但他们都用我的纸币交易,交易一回,我们从中收取一点费用,就这可比收农税还要挣钱,还不需要太多人,一百来个账房就搞定了,门都不需要出。”
  
  语气中充满着自豪。
  
  憋屈了几年,打了胜仗,多要一点军饷,都跟要命似得,尤其是去年那场败仗,弄得王韶都快抑郁了,天天担惊受怕,他做梦都想自给自足。
  
  如今梦想正在慢慢照入现实。
  
  这大半年下来,经过一番努力,他修复与唃厮啰政权的关系,当然,主要还是打得赢。
  
  基于这一点,大家往后一块发财,何必打打杀杀了,而当地百姓其实也非常厌战,关键这世道变了,为了酋长打仗,就还不如大家建个商队,去西域贩卖大宋的丝绸、茶叶,顺利的话,几趟下来,媳妇都可以娶上好些个。
  
  王韶就喜欢他们这种有冒险精神的人,跑贸易的越多,他就赚得越多。
  
  现今的王韶真是意气风发啊!
  
  蔡延庆道:“可这么贵的米价,城里住的人,吃得上饭吗?”
  
  王韶道:“你去看看,这城里的脚店都快赶上民宅,全都在店里吃,就没有人在家烧饭,米价也就算在菜价里面,平时也感觉不出来,而且他们上酒楼吃饭,我也有钱赚,因为他们要用我的纸币。”
  
  蔡延庆点点头,道:“王宣抚使可真是好手段,不瞒你说,最近西北能够持续给你们提供粮草,熙州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正是因为来自西边货物变多,使得西北的商业也更加繁荣,这税收才能够持续增长。”
  
  这丝绸之路打通之后,大量的西域货物,是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原,整个西北地区是深受其益。
  
  马匹、牲畜自不用多说,还有皮革、羊毛、胭脂、珠宝、药材。
  
  这可都是中原需求的。
  
  巧合的时,当时西北刚刚完成改革,这一波货物入境,令西北商业变得更加繁荣。
  
  不过说到这件事,王韶的狂傲之气,稍稍收敛几分,“也不得不承认,这里的功劳,我只占三成,七成要属于公检法,而且不单单是买卖,正是因为公检法的存在,周边那些小部族才都愿意归附我们。”
  
  在宋朝未入之前,这地区是一片混乱,谁拳头大听谁的,小部族的生存是非常难的,而宋军进入之后,先是打垮了几个大部族。
  
  而公检法又是追求公平、平等,小部族当然愿意跟着宋人走,他们在这里不但不用交税,还能受到公检法的保护,跟任何人发生纠纷都是打官司,大家都一样,跟唃厮啰混,每年都得缴不少保护费。。
  
  蔡延庆笑道:“那不知王宣抚使有没有跟皇庭或者检察院吵架?”
  
  王韶愣了下,“那倒是经常吵,尤其是范镇那老头,一根筋,怎么说都不明白。”
  
  蔡延庆呵呵道:“范老先生到底年纪大了,精力难免不足,等哪天将苏检察长调过来,你就知道其实范老先生挺和蔼的。”
  
  二人越聊越投机,将庭长、检察长批判的是体无完肤。
  
  真是又爱又恨。
  
  这宋朝虽然谈不上地大物博,但也是可以做到每天都悲喜交加。
  
  西边欣欣向荣,可河北那边又决堤了。
  
  虽然这回决口不大,但是你老是这么搞,也不是个事啊。
  
  不得不说,这河北百姓是真的苦啊!
  
  幸运的话,一年一个灾,不幸运的话,一年来两三个。
  
  谁都别活。
  
  不过目前来说,河北沮丧的氛围在慢慢散去,希望的种子,种了下去。
  
  原因就在于公检法的到来,在程颐他们的努力下,河北公检法发展的也非常不错。
  
  当然,这里面其实沾了去年赈灾的光,以前朝廷哪会拨这么多钱给河北,少让你们交点钱就算不错了。
  
  但是在百姓看来,这全都是公检法的功劳,因为法制之法就是要捍卫他们正当权益。
  
  如今河北百姓都积极支持公检法。
  
  吕惠卿来到一个小山丘上,但见顶上或站或蹲,有着三十余人,一边视察着下面的洪水,一边在泥土上画着。
  
  这些人正是大名水利学府的院长侯叔献和他的学生们。
  
  “吕转运使来了。”
  
  侯叔献见到吕惠卿,立刻走了过来,问道:“有多少百姓受灾?”
  
  吕惠卿道:“大概有七百余户,幸亏我们早有预警,多半都保住一条性命,但是田屋都被洪水给冲走了,好在朝廷刚刚又拨了一百万贯给河北,可以很好地救济他们。”
  
  侯叔献点点头。
  
  吕惠卿又问道:“院长可有商量出结果来?”
  
  侯叔献叹道:“东流淤积,难以清除,想要回河东流,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吕惠卿道:“还是得北流?”
  
  侯叔献又道:“但如今北人又在边境挑事,朝廷会答应更改河道吗?”
  
  吕惠卿道:“或许这回会答应的。”
  
  他虽在大名府,但一直在关注京城,他也听说了立法会的事情,党争不是那么激烈,即便改道东流,王安石也不会有太多危险。
  
  其实他一直留在这里,就是要等到这最后的决定,到底是东流,还是北流。
  
  这一次决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们期盼的。
  
  因为水利学府经过研究,还是认为北流比较稳,但问题是东流是具有政治和战略意义的,他们也不敢轻易选择北流,万一北流也遇水患了。
  
  去年赈灾,他们一方面加固东流,另一方面则是疏通北流的河道,但这河道以工代赈,是没有财富增长的,这就是为什么,唯独河北地区,没有看到一个泡。
  
  如今又决堤了,河水还是往北走,那是河水自己的选择,跟他们就没有关系。
  
  倒不是说,他们没有担当,不敢负这责任,只不过他们还没法用科学来证明东流,还是北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