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336章 京城规划司

第336章 京城规划司

第336章 京城规划司 (第1/2页)

“微臣,并无其他事情禀告。”
  
  朱厚照略作停顿,但还是没讲太多,“那便退下吧。”
  
  其实就先前关于盐法的话来说,顾佐已经成功引起了他的沉思。
  
  所谓的改革,如果不得罪既得利益者、不把他们的利益敲一点出来,又怎么会产生新的利益?
  
  软弱的斗争,就会带来斗争的软弱。
  
  这看起来像是一句废话,其实不然。
  
  选择一个求和式的盐法改革,不杀人、不流血……那么再多的政策,下面也会有对策,然后换个模样继续吸食。
  
  因为说到底,人只有在放弃生命和放弃利益之间才会选择后者,否则是不会有用的。
  
  朱厚照揉了揉额头,这次是他松懈了。
  
  正德元年三月十八日,皇帝拒绝了岐王乞盐一万五千引的请求,并且以此为契机,派户部侍郎顾佐南下两淮地区巡盐。
  
  天下盐业两淮占据四分之一,不仅是质量还是产量都首屈一指。万历时户部尚书李汝华给后人留下了准确的数字,他记载:两淮岁解盐课六十八万两有奇,长芦十八万,山东八万,两浙十五万,福建二万,广东二万,云南三万八千有奇。
  
  虽然在时间上,与朱厚照所处的当下差了很久,但是两淮一直执盐业牛耳这个大的格局应当是没有变化的。
  
  因为官盐实际上还有‘行盐区’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地方的盐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售卖,两淮盐的行盐区是最大的,有33府5州。
  
  两浙盐其次,有17府1州。
  
  剩余山东、四川、长芦盐行盐区往往只有几府几州。
  
  不仅如此,两淮地区地处平原、水网密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有做生意的常识都知道,在这里行盐肯定是最好的。
  
  也因为两淮盐业的重要,朝廷专门设立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就设在扬州,此外还在泰州、通州、淮安设立分司,负责管理盐引、盐场、灶丁。
  
  扬州又靠着京杭运河,也是漕粮北运的关键节点城市,所以明清两代,扬州的繁华就一直屡见史书。
  
  其实都转运盐使司和巡盐御史的演化过程,就有点像是省级的布政使、按察使与后来日渐稳定的巡抚、总督。
  
  原本都转运盐使司负责管理盐业的产、销,是官方机构,但实际上在正统、成化年间,朝廷就开始发现,运盐使司自己允许灶户煎煮私盐,甚至他们自己还会去卖私盐。
  
  也是因为运司在逐渐腐败,皇帝变得不再相信这些地方的官员,所以不停的派遣身边近臣出京巡盐。
  
  在此过程中运司的行政权力不断的被巡盐御史所侵夺,至后期,巡盐御史两年一任,也逐渐稳定下来。其命运也和运司一样
  
  ——腐化。
  
  但在眼下这个关节,巡盐御史还是可以发挥其作用的,
  
  所以正德元年的这次派遣,让现在的都转运盐使邹澄非常紧张。
  
  其实都转运盐使也是从三品的大员,就比正三品的户部侍郎低一级,而且都转运盐使有专门为他建造的官衙和庞大的僚属,规模能有几十人,可以说位高权重。
  
  这个官在扬州也是无数盐商实打实的‘亲爷爷’!
  
  但是正德皇帝个人的理政风格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在的政治形态。即朝廷中最为重要的官员已经不是所谓的阁老,而是皇帝经常召至身前的那些人。
  
  顾佐就是其中之一。
  
  邹澄也因此万分紧张,因为浙江、江西等前例在前,他担心皇帝是不是这是把目光又放到盐业身上了?
  
  作为大员、要员,大朝会之前,皇帝也曾召见过他,当时却没感觉到皇帝对盐政有特别的关照。
  
  不过巡盐御史在弘治正德年间还没有执法的能力,以往朝廷会让他们和锦衣卫一起行动,而这次只有顾佐和两三个僚属南下,
  
  这倒也是个好消息。
  
  盐商在京师都有耳目,这边动身,其实那边也快收到消息了。
  
  此次顾佐的目的主要就一个,便是搞清楚现如今大明盐业究竟是个什么状况,拍卖也得根据实际情况定个价格不是?
  
  不过仅就这一点来看,此行也不容易,朝廷来的人想看全貌,哪里这么容易?
  
  所以顾佐想了个办法,
  
  便是打出为了‘守支’问题而去的旗号,他要直接接触盐商,去了解盐商的守支之痛。
  
  而在宫里,朱厚照在召见先前提过的少府郎中,宋衡。
  
  “……盐场拍卖,从经济的角度看,的确是个好办法,如此朝廷的负担最小甚至于没有,产盐、销盐都不关朝廷的事,朝廷只用得一笔银子。但如此盐法最终还是会让朝廷背上沉重的负担。”
  
  朱厚照是在前面走,他听到这句话有些惊讶,侧过身看了这个宋衡一眼。
  
  他还很年轻,但胡须里有白色夹杂。
  
  “什么道理?”
  
  宋衡弯着腰,他很恭敬,但讲话一点也不恭敬,“盐铁自古都是专营,盖因其利巨大。朝廷来做这门生意,天下人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可若是换成私人,眼热者就会不服,凭什么张家可以,我徐家不可以?这样一来豪族、勋贵全会牵扯其中,根本难以阻拦。”
  
  “所有人在这里面相互熬斗,一切的原因便是因为朝廷离开了。到那个时候为了维持秩序,朝廷又得派官员,现如今甩掉的包袱,不是又回来了?”
  
  “灶户的利益得到保障也是空想,百姓也吃不到廉价的食盐,因为盐商的成本很高。真到了那个时候,盐业必定也是针扎不透、水泼不进,而且朝廷会忽然发现,在里面连一个自己人都没有。”
  
  朱厚照笑了笑,“你有没有想过,没有自己人,处置起来才容易?”
  
  宋衡语气一顿,
  
  “如陛下是这样的心思,拍卖法倒也可以施行。只是后世之君怕是没有陛下的魄力。”
  
  “后世君主若是昏庸,朕给他留什么制度都不管用。”
  
  朱厚照是调整了自己的斗争心态,而他仍然认为拍卖是个还不错的办法,尽管它有隐瞒产量、引发盐商争斗的坏处,但是历代盐法都是有好有坏。
  
  最好的开中盐法,已经在明初度过了它的美好时光。
  
  其实这样蛮好的,所行之法的不利后果在之前就全都考虑到,而不是施行了以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只不过他以往的想法确实要变,
  
  因为不去开罪那些既得利益者实际上有些想当然,如果不把盐法里的官员得罪一批,那他这个皇帝连盐场的产量都摸不准。
  
  因为官员们面对新的改革,很快就能够找到其中的漏洞,即把盐场的产量降下来,然后和盐商相互合作,盐商以低价取得盐场的经营权,之后再分利给官员。
  
  “……盐法的事,等礼卿回京以后,我们再做商议。今天宣你进宫,是为了其他的事。”
  
  宋衡执礼,“请陛下吩咐。”
  
  “恩。”皇帝负着手,“朕前几日出宫,看到因营造不夜城京师南城聚集了大量百姓,除了官府,还有商人所进行的各类营造,朕估计这两年涌进京师的有十万人不止。这些大多是穷苦百姓,他们在京师之中只能租赁而居,而且越是便宜的租住越是能够吸引他们,这样租房子的人为了多赚租金,便不停的给自家的房屋改制、加上各种隔断。”
  
  “若是这样的情形继续下去,京师南城很快就会变得拥挤不堪,且人畜屎尿难以清运,过不了多久皇城脚下就会变得臭气熏天,到那时一旦有个火灾、瘟疫,那就是震动天下的大灾祸。这一点,朝廷不可不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