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民族英雄 (第1/2页)
“这些都是保定府的、真定府、河间府递上来的……”
内阁的值房里,谢阁老把奏疏一份一份的理好放在李东阳的面前。书案上的焚香丝丝屡屡的飘着,没有一点声音。
李东阳也沉默,他手撑着站起来,看了一眼谢迁,也看了一圈这所值房。
随着各地分田的奏疏上得越来越多,事情愈发接近尾声,他这个内阁首揆也逐渐到了该致仕的时候。
因为分田的事,他与皇帝已有隔阂,这种裂缝会不停的被人利用。即便本身不想走,最终也会被赶走,落得个人厌狗嫌的结果又何必呢。总归现在的天子不会让致仕的阁老身首异处、尸骨无存,所以还是安静一些走,也蛮好的。
尤其王鏊也已奉旨入阁。
“过两日,我便向陛下递交辞呈。”李东阳的嗓音有些不纯净,像是嗓子眼有一口痰一直出不来,“现在想想,当年欲买桂花同载酒之时,也未曾想过时间竟如此之快。”
“那济之的那个提议呢,你怎么想?”
王鏊提出要他们两位像刘健一样,仍然治理一地,造福百姓。这段话应该是出自皇帝之口。这便说明皇帝对他们二位还是认同的。
一个老而将退的大臣能有此结局,李东阳心中对皇帝还是感恩的。
不过是不是像刘健一样,他心里还是有些犹疑。
这个时候门口来了一个内监,说:“阁老,乾清宫来的信儿,陛下今早出宫去了,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叫两位阁老不必等了,到了下值的时间回府即可。”
李东阳和谢迁现在听到这话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反应巨大,只是略微一愣,随后便像无奈接受一般。
“是否带足了人手?”谢迁上前问一句。
“回阁老。带了,神武卫大半都出去了。”
遇上如此强势的帝王,他们二人大概也只能操操这样的心。朝堂上明天当然也会有个别御史交什么奏疏上去,不过皇帝不会理他。
如此,则各自相安无事。
如果要往大了搞,那皇帝也不会让他。
现在君臣之间就是这样。
就像当年太宗皇帝五征漠北,许多大臣也曾拦过,哪里拦得住?
作为阁老,对此的反应是这样的无力,似乎也预示着他们应该走了。
“知道了,你下去吧。”谢迁摆摆手,然后走到李东阳身边,“王济之那些话,不会是空穴来风,陛下肯定是肯的。我们受国恩如此,只要天子还信任,我倒觉得可以听听。希贤公在山东颇有美名,我们这些人所求的不就是如此吗?”
谢迁是愿意的,在公是他说的那些道理——读圣贤书、谋百姓事,又有刘健这样的先例。在私,他还有次子谢丕在侍从室呢。
不过李东阳丧子丧女,至今只有过继的一个孩子,他自己也到了耳顺之年。刘健走后,他身为首揆,不能算完全的舒心,因为朱厚照当这个皇帝的目的不是为了他开心。
所以说几番折腾之下,心多少有些枯了。
这是必然的事,自古以来强势君主的臣子都不好当。
“于乔,我们辅佐陛下以来,经历这许多事叫我明白其实大明不缺一个我,也不缺一个你,真正不能缺的是皇上。皇上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哪个省都乱不了。陛下挽留希贤公是成就明君贤臣之名,我们呢,也许要留下贪恋权位的恶名。”
“何至于是恶名?”
“占一个位置是美名,接二连三的占去位置可不就是恶名?往后朝中致仕的老臣难道都去各省当个巡抚?”
谢迁不可置否,这世上的事确实也难说清。
……
……
夏日的林间会有知了叫声,封建时代,官人们觉得吵会叫下人去赶走,实际上也是一种为难人。朱厚照前世今生加在一起有几十年没有听过了,所以倒有一种亲切之感。
面前的这个叫王芷的姑娘,应该还大他几岁,不过眉羽未开,仍然待字闺中,就这么个人却能要控制指挥威宁伯说出许多切合圣意的话,这不是高人又是什么?
“王襄敏公当年说颇为宠爱一个孙女,便是你了吧?”
王芷颔首,“祖父对子孙都是一样的,只是小女子当时顽劣,缠着他老人家,祖父不忍责罚,所以处处哄让着我。”
“你在朝中无职无全,也不领俸禄,后来顺天府民牧的事朕知道有你的功劳,算是朕欠了你情。”
“陛下言重了,王氏仰赖君恩而受封威宁伯,小女子因此而享荣华富贵,这都是陛下的恩典。”
这些场面话不必多提。
朱厚照问道:“朕记得嘱咐过威宁伯,民牧的事自己去做。怎么后来还是麻烦了你?”
王芷眼皮子抬了抬,她似乎想说什么,但是红嫩的嘴唇抿了一下,像是没敢说出口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