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万历佑明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清丈田亩的成绩

第一百五十八章 清丈田亩的成绩

第一百五十八章 清丈田亩的成绩 (第2/2页)

“京师仓库储存粮食已达三千一百六十四万七千余石,可支京营官军八年之用;太仆寺存银达四百余万两,太仓存银也已达六百余万两。”
  
  “内承运库、承运库、供用库、甲字库、丁字库、丙字库、内官监、尚膳监、酒醋面局、司苑局、宝钞司、惜薪司、光禄寺、泾汝景三王府、太常寺、国子监、牺牲所、京通二仓并蓟密等镇、禄米仓、各边镇、太仓银库等衙门合计岁入本色加折银有两千一百二十余万两。”
  
  “此皆陛下创立考成之规,酌定降罚之例,清积逋,阅边饷,减徭役,浚河漕,禁驰驿。迩命儒臣重辑《会典》,又命臣等通行天下清丈田粮,革豪右隐占,苏小户包赔之功,而使故吏皆奉法,民不加赋,正供所输,太仓而可有八年之积。自国初至今,未有积贮如是充裕者。”
  
  按照朱翊钧确定的政事堂制度,凡被下诏旨入政事堂参议大政的大臣,皆被称作参政大臣,而可入政事堂参议大政。
  
  基本上都是内阁阁臣、六部尚书和枢密院、都察院堂官有此资格,同时又此资格者,基本上都会加三孤或三公官衔。
  
  而张学颜也属于参政大臣之一,且也在政事堂总结清丈田亩成绩与决议新增兵额的这一天,而先向朱翊钧汇报起了关于清丈田亩的成绩。
  
  朱翊钧也认真地听完了张学颜的汇报。
  
  他记得历史上大明万历六年曾由户部尚书王国光会同内廷、工部等统计过,而当时岁入本色和折银是一千八百余万两。
  
  现在多一些,自然是因为这一世的清丈更加彻底的缘故。
  
  所谓本色和折银,就是银子加其他实物,因为为了便于统计,故会将各类小麦、谷物、丝绢等折银统计。
  
  这里面自然会有水分。
  
  基本上,文官们不会想让皇帝看到太好看的财政数字。
  
  从公而言,是因为不想让皇帝有大肆耗费内帑与国帑的心思,尤其是国帑,为了让皇帝节俭,所以文官们都会在折银时,往低了折。
  
  当然,从私而言,也是便于管钱粮的官员中饱私囊,比如明明所交棉布值一百两,折银折成八十两乃至五十两,这样就能让大量国帑变卖成为现银而落入自己腰包。
  
  所以,统计的数字往往会比官吏们征收上来的真实值少。
  
  但少多少,得看吏治情况了。
  
  只能说,万历初年,可能文官更多的是考虑到了前者,而不想皇帝因为财政好转而不再节俭。
  
  历史上,张居正就以万历六年太仓岁入增长不及万历五年多为由,且丝毫不提万历六年节余还是在增加的情况,而劝阻过万历的铺张浪费行为,还要求万历和他的皇室更加节俭。
  
  朱翊钧也知道这一情况,但他没有打算拆穿。
  
  因为这种行为是整个官僚集团的统一行为,除非他抛开文官官僚们,自己亲自统计,不然就只能允许这种水分存在。
  
  哪怕朱翊钧让太监来做也不行,太监也会借机如此。
  
  如历史上,万历让太监征矿税,实际上税收所得,他和太监们是四六分成。
  
  六成是太监的。
  
  而他这个皇帝只能得四成。
  
  历史上的万历也只能认了。
  
  话转回来。
  
  即便文官们再不想财政上的数字太好看,但因为新政的确已推行八年,清丈田亩也的确历经三年而顺利完成,所以,再怎么尽量操作,也无法掩饰账面上的耀眼成绩。
  
  毕竟他们也的确不能做的太难看,因为朱翊钧是会随时查账的。
  
  朱翊钧在往年就亲自查过户部的账,同乾隆一样。
  
  他还查出过户部折丝绢价格太低而明显有六万两差额的问题,而因此还罢了一分管这一项的南京户部左侍郎,使四川巡抚严清接任了此职。
  
  朱翊钧听到这清丈田亩的最终数字后也还是很满意,并点头看向枢密使方逢时:“枢密院这边呢,可议定出了亲军卫新增兵额与调南兵入亲军卫的具体数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