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下第一步兵

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下第一步兵

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下第一步兵 (第1/2页)

兴平元年深秋已过,眼瞅着即将入冬,但是屯兵在司州的几路兵马,却并没有收兵返回的迹象,反倒是愈争愈烈之势。
  
  此刻是深夜时分,整片天空不见多少光亮。
  
  在大营内的校场之中,曹操正站在大营内校场中的高台上。
  
  为了要保证此次的行动隐秘,故校场之中,燃起的火把并不甚多,以免被河北方面的斥候所侦查到,坏了大事。
  
  站在高处的曹操虽然眼神还算不错,可是在深夜时分,光亮有限的情况下,曹操还是没办法完全看清台下站了多少人。
  
  不过,他经验还是有的,只是从大营之中那不停的传来的急促的脚步声,曹操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此刻有多少人已经站到了台下。
  
  当然,营中的将士不必全来,只需主要的人物抵达就可以了。
  
  感觉麾下需要聚集的中层军官已经聚集的差不多了,曹操便转身对身后的夏侯惇道:
  
  “元让,这大营就交给你了!”
  
  先前负责为先锋官的夏侯惇,这一次被曹操留在了大营之中。
  
  比起冲锋陷阵,或许这个任务更适合他。
  
  为了保证配合张邈突袭计划的成功,曹操只是留给了夏侯惇三千人马,让他谨慎固守营盘。
  
  不过说实话,剩下的这三千兵卒,都是战力最不济的士卒,曹操心中多少有些担心。
  
  不过夏侯惇虽然能力不济,也算是老成持重之人,留下他曹操还是最放心的。
  
  夏侯惇能够感觉出曹操的担忧,他镇定自若的笑道:
  
  “明公只管安心鏖战,有某家在,纵使刘备亲自率兵前来,我也管教他不能活着离开!”
  
  这话多少就有些是吹牛逼了,不过曹操还是很欣慰,身为一名统兵之将,若是连这点志气都没有的话,那还得了吗?
  
  曹操对夏侯惇道:“按道理而言,我此番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碍,此战,我已经交待给了军中诸人,若是彼中吾计,那则顺势而战,一举攻克刘玄德!”
  
  “若是刘备看破吾计……三军诸将官可不等命令,自行撤兵,将士们在南面四十里外的杞柳滩会和!”
  
  “若攻打刘备果然不顺,我会派人通知于你,你可命将士们事先打包好辎重,先行撤往杞柳滩便是。”
  
  夏侯惇恍然地点了点头。
  
  看来,曹操对这次战事也是模棱两可,不敢保证能够一举破敌。
  
  不过若是出现问题,曹操也会在第一时间回撤,尽量保存自己的士兵,中阶将官心中有数,又有临机专断之权,倒也算是可进可退。
  
  只是若事情真到了那一步,张邈只怕是就要被曹操坑了。
  
  不过活在这个乱世,没有谁坑不坑谁这一说!
  
  都是为了图存,无可厚非了。
  
  夏侯惇冲着曹操拱了拱手:“明公尽管放心!”
  
  夏侯惇老成持重,曹操当然放心。
  
  他点了点头,随即跨上了他的绝影,招呼诸位将士,分头向着刘备前番搭建的土城,还有他在土城东西两方的两座掎角营盘而去。
  
  曹操深知目前自己麾下的兵卒与河北军的战力存在差距,若是正面交战,时日一长他必败无疑。
  
  故而若要胜刘备,曹操只有借助张邈的奇兵成事。
  
  曹操前几日故意后撤,搭建营盘,做出打持久战的样子,为的自然是麻痹刘备。
  
  不管刘备放不放下戒心,对方此时的全部精神头一定都在自己的身上,对于东面的状况,应是会有所疏忽。
  
  这样一来,张邈在吕范的策动和辅佐下,一举攻入刘备大营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强。
  
  而到时候,自己在顺势策应,则可获全胜!
  
  若是事有不济,自己在兵力未曾受损的情况下立刻回撤,倒是也不会有太大的损伤。
  
  曹操与张邈,暗中互通使者,约定了今日子时夜袭刘备。
  
  白日,曹操依旧是令将士们修筑土城,装出一幅人畜无害的样子。
  
  但是到了晚上,他的部队就露出了真面目了。
  
  不过,相比于他和张邈约定的时间,曹操故意慢了一刻左右。
  
  为的就是让张邈能够先行进入刘备的大营试探。
  
  ……
  
  ……
  
  “明公,您看!起火了!”
  
  护持着曹操的典韦激动的举起一支铁戟,朝着刘备大营的方向奋力指去。
  
  而且,隐隐之中,曹操和一众将领们似乎还能听到不远处大营传来的惊呼声和喊杀声!
  
  “明公,看来张邈成功了!”典韦急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还请明公速速下令,着各部率兵掩杀!”
  
  为了保证偷袭的成功率,以及万一事不济时的撤兵安全,曹操将部队分成了五支,分别由五位中军将官带领指挥,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潜行往刘备大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