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同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同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同 (第1/2页)

民国时期,在纺织业与食品业方面,就不得不提荣氏兄弟了。
  
  即荣德生与荣宗敬兄弟二人,他们后来号称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家到了后世也挺厉害。
  
  荣家在抗战期间也很有民族气节,宁可烧了工厂,承担巨大的损失,也不把东西留给日本人。
  
  目前荣家已经坐稳面粉大王的称呼,历史上他们要到一战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纺织业。
  
  上海福新面粉厂,李谕见到了不到四十岁的荣德生。
  
  “您就是实业协会李会长吧,要开会,我们自己过去就是。”荣德生客气道。
  
  李谕说:“正好来看看你们的厂子。”
  
  提到自己的产业,荣德生立刻不无骄傲地说:“我们在江浙和上海拥有多家工厂,甚至于现在国内的麦子都不够我们用,需要进口。”
  
  李谕转而问道:“我看资料,你们多年前就有了在纺织方面扩展业务的想法,为啥一直没有建厂?”
  
  荣德生说:“张謇部长的大生纱厂经营不是一直很红火嘛。”
  
  李谕笑道:“国内这么大的体量,再多10家纱厂都不够,更何况还有对外销售的庞大市场。”
  
  “对外销售?”荣德生还没有这么大胆的想法。
  
  李谕说:“日本货能往外销,我们怎么不可以?”
  
  荣德生说:“纱厂的生意运营起来并不难,不过想做好不容易,历来江南富庶人家多有经营纺织者,但也多毁于纺织。”
  
  胡雪岩当年就是因为纱厂运营的巨额亏损而倒台。
  
  李谕说:“现在时代变了,新时代有新气象,人们更要有新形象,大家对衣服的需求必然会持续很久。”
  
  荣德生不久前刚剪了发,想想觉得有道理,“我会与哥哥商量此事,最主要先解决资金筹集之问题。”
  
  李谕说:“资金上不用过分担心,我可以使用德国借款帮你们填补空缺。”
  
  荣德生有点警觉:“德国借款?可不要让他们控制了我们的厂子。”
  
  李谕说:“放心吧,不会有德国人掺和经营,仅仅是借款,股权都是伱们的。”
  
  荣德生肃然起敬:“先生不愧实业协会会长,懂得我们最缺什么。既如此,我必尽快兴建起纺织厂。”
  
  李谕嘱咐道:“越快越好。”
  
  随后,李谕又联系了上海总商会的多位大商人,大家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在各种行业里尽可能扩大经营。
  
  辛亥时,很多商人看不清形势,一直收着手脚,后来发现仗没有打起来,才放宽了心。
  
  从今年起,一直到一战结束的接近十年间,是民族企业扩充的极佳时间段。
  
  等一战打起来,欧洲列强对海外的控制力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时整个欧洲的生产都陷入停滞,大量订单飘向海外,是个不可多得的契机。
  
  李谕也没忘了自己的无线电、发动机等重要的产业。
  
  反正现在握着大量德国借来的钱,花起来别提有多美,李谕大手一挥,就在上海建了无线电、汽车配件工厂。
  
  德国拜耳公司的药厂也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开始建设,拜耳还是蛮重视的,希望以此为基础,辐射整个东亚市场,所以投资很大。
  
  用不了半年,药厂就可以投入生产,那时候上海便有了生产西药的能力。
  
  拜耳目前在医药领域的能力相当强,要比一百年后强得多,毕竟此时还没有那么多巨型药企出来。
  
  民国时期,西药在国内的生产十分落后,导致抗战期间平白无故多了大量伤亡。国内肆虐的一些传染病,比如疟疾等,如果多点药厂,降低药价,也可以大大缓解。
  
  关键是一旦对德宣战,这间药厂就会像拜耳在美国的药厂一样,被强制没收。
  
  李谕届时就可轻而易举获得这座药厂的完全控股权。
  
  虽然有一点点小“卑鄙”,不过对列强来说,这点招数他们自己应该更熟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实业上进展迅速,上海的这所大学在经过多年的人才储备后,终于可以开始招生。
  
  一起兴办大学的是当初派去美国留学的胡敦复,也就是物理学家胡刚复的哥哥。
  
  胡敦复去年就回了国,还在清华学校当了半年教师。
  
  不仅胡敦复,李谕从清华学校抽调过来了十多名老师,以及哈佛、麻省理工预援派的接近十名教授。
  
  论师资力量,绝对很强。
  
  胡敦复等人在静安寺旁看到一栋栋漂亮的校舍时,均叹为观止:“简直与清华学校不遑多让!甚至更有甚之!”
  
  李谕说:“为了建它,我可花了好多年的心血。”
  
  胡敦复问道:“院士先生准备起什么样的校名?”
  
  李谕说:“大同大学。”
  
  “好名字!”胡敦复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李谕说:“至于校训,就用古书《大学》的开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
  
  胡敦复赞道:“好得不得了!”
  
  李谕心想,其实这都是你的词。
  
  李谕对四书中除《论语》外,了解甚少,这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是小时候看一部张卫健演的《机灵小不懂》时学来。
  
  电视剧里小不懂在观自在书院给李冰冰饰演的一帮学生当老师,他们经常翻来覆去念这一句(好像真的只有这一句哎),李谕看着看着也就背过了。
  
  但历史上,这所大学真的叫作大同大学。
  
  创始人也的确是胡敦复,校训、校名都是他参与拟定的。
  
  只不过现在李谕稍稍把节奏提前了一些,让大学早点问世。
  
  大同大学的名字估计很多人一点都没听过,因为这所学校后来被彻底拆分。但在民国时期,大同大学相当厉害,而且它素以“理工”著称。
  
  大同大学作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最早成立的私立大学,四十多年的建校史上,一直是全国私立大学的翘楚,人称“北有南开、南有大同”。
  
  民国时期搞理工研究的难度,提过好几次,真心很不容易。
  
  柿子专挑硬的捏,李谕准备壮大它,让理工人才大量涌现。
  
  大同大学刚开始的几年挺艰难,毕竟私立大学在资金方面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过现在有了李谕支持,钱就不再是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