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 第255章 圣贤、盗贼、豪杰

第255章 圣贤、盗贼、豪杰

第255章 圣贤、盗贼、豪杰 (第2/2页)

实际上,三十年前的时候,虽然都是起兵反元,但义军内部的火并和互相争斗,可是丝毫不逊色于元廷里的那些军阀们在关陕河南玩的那套,南北双方都在疯狂内斗,而元廷中央的统治,早就已经在地方土崩瓦解了。
  
  马皇后也是亲历者,说道:“所以说,当时打了大胜仗,你皇爷爷也没骄纵起来,反而是收敛所缴获的元军马匹,拿出来一百多匹马遣滁州父老送还给城外的元军,还令父老告诉元军的主帅‘城主老病不能出行,谨遣父老犒军,城中皆是良民,之所以结聚,只是防备其他盗贼而已,将军以兵想要猎杀之,民固畏死,不得不抵抗’,一百多匹马算什么?其实什么都不算,但这边给了元军面子,让其能交差应付上面,所以哪怕两边都是心知肚明,可那头的元军将领还是顺水推舟,说城内若不是良民,岂肯还马?即日解除包围而离去。”
  
  “越到胜利,越要隐忍,越要冷静。”
  
  朱元璋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外面百姓都说你皇爷爷取天下如何如何,可当年滁州城里头,你皇爷爷上面有那些义军的元帅,滁州城外头,都是恨不得把你骨头敲碎吞到肚子里的元军和其他义军,若是真打个胜仗,眼见局势好起来了,便目空一切,哪还有今天呢?”
  
  这段经历,其实是对敌妥协,如果非要从历史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是不可取的,毕竟反元在那个时代是时代主题,作为义军,是不能跟元军妥协的。
  
  不过,如果真的身处局中,那么就会发现,在生存的压力面前,很多事情都是没得选,而朱元璋做的事情,虽然是妥协,但也不算什么,就算不去比烂,不跟数不胜数降元的义军将领比,也只能算是缓兵之计。
  
  当然了,这些事情若是跟其他人说,肯定是不妥的,毕竟有损皇帝伟光正的形象,可既然朱元璋拿这件事情,来给朱雄英举例子,就是要把帝王心术,传授他给他。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朱雄英把这句话说出口后,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
  
  朱元璋,不需要一个道德君子来继承大明的江山。
  
  如果是这样,那朱允炆反而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实际上,朱允炆并不是最符合朱元璋性格的,只是在历史线改变后的无奈之选。
  
  朱元璋是什么性格?圣贤、盗贼、豪杰,兼而有之。
  
  所谓“圣贤”,是因为他有对底层百姓最深沉的关切,这是因为他的出身就是底层,吃过底层的苦,甚至在家破人亡独自流浪这一点上,比很多普通底层百姓都要惨得多。
  
  同时,朱元璋绝不会受到道德的束缚,为了权力,朱元璋同样可以做出泅杀小明王的事情,这是因为所谓义军,其实在很多时候,生存逻辑跟“盗贼”是没有区别的,盗贼要火并才能壮大,义军也是,盗贼必要时刻要接受朝廷的招安,义军也是。
  
  而“豪杰”,反而是朱元璋最出挑的一点,如果只有圣贤和盗贼这两种属性,那么朱元璋不会成为朱元璋,或者说,跟他同样出身底层的义军领袖还有很多,却都走不到最后扫平天下驱逐鞑虏这一步。
  
  所谓豪杰,亦是英雄也。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正是这股英雄气概,才能让朱元璋在极端的圣贤和盗贼中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三者在一起,构成了他稳定的内核。
  
  而朱雄英跟他一样,但并不完全一样。
  
  朱雄英虽然小的时候锦衣玉食,但在八岁那年以后,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开始了贫穷但独立的生活,让他体会到了普通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并且因此始终没有失去对于普通人的怜悯,这就是朱雄英的圣贤属性。
  
  但是,朱雄英的人生经历里,是比较缺乏后两种属性的,也就是豪杰和盗贼的经历。
  
  豪杰的经历,可以通过让他参与战争、巡视地方,来培养他的能力威望与身上的气场,但盗贼的经历,却是朱雄英现在的身份所无法获得的。
  
  因此朱元璋主动地,把自己过去那些或许称不上有多光彩的经历,讲授给了朱雄英。
  
  这并不是让朱雄英意识到自己的皇爷爷或许并不是那么的伟大,而是让朱雄英知道,这世界上更多的人,都是为了利益而进行行动的,不要把所有人都想的太好.当然,也不要把所有人都想的太坏,要同样抱有一些最基本的善意。
  
  朱元璋知道,眼前的大孙,不仅有着出色的才干和勇气,更有着一颗为国家着想的赤子之心,这样的儿郎,正是大明未来的希望所在,但同样朱雄英也要认清,在未来的路上,同样也有很多不怀好意的人。
  
  不过,朱元璋没有说的太深,这些东西,朱雄英只需要知道就行了,而一切能够阻碍他的东西,其实朱元璋都会帮他铲除掉的,有些事情朱雄英知道,而有些事情,朱雄英则是永远不会知道。
  
  马皇后慈祥地看着朱雄英,大孙经历过了战争的锻炼,气质明显变得不一样了,以后一定能够为大明创造更多的辉煌,这一点她很坚信。
  
  而后,话题转向了接下来大明发展的方向。
  
  这次对安南的军事行动,给大明赢得了更南方的港口,并且威慑了这些南方国家,但是大明的影响力,还是没有完全达到整个南洋,毕竟更南方还有苏门答刺、三佛齐、满者伯夷、瓜哇、泞泥等国家。
  
  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蒙古人,是征过爪哇的。
  
  事情起因也是外交事件,爪哇岛上信诃沙里国的国王,把元朝使者“黥其面而逐之回国”,忽必烈大怒。
  
  至元二十九年,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从福建行省泉州渡海,共两万余人在亦黑迷失、史弼、高兴率领下远征爪哇,顺利登陆爪哇岛,并联合了满者伯夷王国的国王克塔拉亚萨.《元史》称满者伯夷为“麻偌巴歇”,是后来爪哇国的国都。
  
  双方联合攻打信诃沙里国叛将贾亚卡特望,灭信诃沙里国,而满者伯夷国王克塔拉亚萨随后反戈,利用元兵麻痹大意之机进行突袭,打退元军,统一爪哇。
  
  所以,现在的满者伯夷,不叫王国了,而叫帝国。
  
  作为南洋最具支配力的国家,满者伯夷帝国把三佛齐王国打的节节败退,势力不再局限于爪哇岛,而是向着周边广大的海域延伸,直到满刺加半岛、巽他群岛。
  
  所以,大明如果想要继续扩展自己在南洋的势力,那么免不了跟满者伯夷帝国,产生碰撞。
  
  不过好在满者伯夷帝国这些年的扩张,也引来了不少敌人,大明潜在的盟友,也相当不少。
  
  嗯,之所以知道这些信息,是因为在洪武三年的时候,满者伯夷的国王昔里八达拉就派遣使者来应天府奉献金叶表,与大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所以双方并不是没有互相了解的。
  
  实际上跟很多的印象流完全不同,大明在洪武时期,与周边的绝大部分国家都有来往,并且根据元朝遗留下来的典籍,对于这个世界更西边究竟有什么,也有初步的了解,并非是因为海禁政策而对世界一无所知。
  
  “大明要想继续扩展在南洋的势力,这些对手肯定是不可避免需要面对的,满者伯夷帝国虽然看起来强大,但问题还有很多骤然兴起,统治了那么多的岛屿和民族,跟咱们大明重新统一华夏还不一样,满者伯夷帝国统治下的那些地方,原先都是独立的国家,信仰、语言、文化、风俗各不相同,满者伯夷帝国只是用暴力手段,强行把他们捏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国家,而且周边还有相当多的敌对国家,所以孙儿认为,我们可以先从周边小国入手,逐步蚕食其势力范围,毕竟在没有爆发彻底冲突的时候,对方是不敢跟大明直接翻脸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大孙所言极是,南洋诸国虽然分散,但若能有合纵连横的手段,便可形成合力,最终对满者伯夷帝国形成包围之势。”
  
  朱元璋没说的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但当年秦灭六国,又何尝不是用耐心一点点堆积起来的呢?
  
  只不过对付一个骤然兴起,短时间内靠武力统治了诸多岛屿的满者伯夷帝国,难度完全不在一个水平就是了。
  
  大明甚至不需要像征安南一样亲自下场,只需要用外交和经济的手段,来影响南洋的局势,就已经足够了。
  
  所谓“战后之战”,这些在征安南之战以后,发生的连锁反应,朱雄英早就已经在脑海里想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的下南洋计划,第一步,是加强与周边小国的联系,通过外交手段和经济援助等手段,逐步赢得这些小国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也要派遣精干的探子深入满者伯夷帝国境内,了解其军事布局和内部矛盾等信息,为将来的事情做好准备。
  
  第二步,是利用大明的远洋水师优势,逐步蚕食满者伯夷帝国的势力范围,先从一些孤立无援的国家入手,伸出援手,逐渐扩大大明的势力范围,加强与其他潜在盟友的联系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对抗满者伯夷帝国。
  
  第三步,是当大明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与满者伯夷帝国展开决战,利用大明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精心的战略布局,一举击败满者伯夷帝国,确立大明在南洋的霸主地位。
  
  而这种决战,一定是水师决战,下南洋给大明带来的财富,同时也能够加速大明造舰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而且随着大明的工业能力不断提升,再加上搞钱速度的增加,大明的远洋舰队规模只会逐年猛增。
  
  毕竟哪怕是刚刚造了初步计划中的十分之一多一些,大明舰队就足以横扫包括安南国在内的这些南方邻国的水师了,而即便是南洋的那些国家,因为地理因素的原因,水师在军队里面的占比更大,也一定是比不过大明的,毕竟大明不仅舰船的吨位越造越大,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火炮列装。
  
  所以说,时间其实是站在大明这一边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