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 第276章 大型露天煤矿

第276章 大型露天煤矿

第276章 大型露天煤矿 (第2/2页)

“广武城在哪?”
  
  陆仲亨指了指,就在五台山的反方向,五台山在代县的东南,而广武城则在西北。
  
  西北?
  
  “那里可是朔州的方向。”
  
  “是,广武城更北面就是朔州卫了,不过朔州卫不归我管。”
  
  朱雄英想要找到这处大型露天煤矿颇为心切,所以也不耽搁,在代县吃了顿饭,让随从稍微歇息了一会儿,便继续由陆仲亨带着向西北而行。
  
  广武城,始建于洪武七年,同样是陆仲亨监督修的,位于雁门关北二十里的地方,一开始是夯土,洪武二十年包了外砖,这地方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山的缺口,两侧直接与长城连为一体,雁门关的许多重要军事设施也多设于此。
  
  广武城一共有四个关口,分别是东关、南关、大北关、小北关,城内由山瓮城、中城、南瓮城三道防线形成,中城形如簸箕,南瓮城形如斗状。
  
  进了砖碹拱的关口,不用朱雄英说话,陆仲亨当即抓来此地的百户询问。
  
  “你们平素烧火用的石炭都是从哪来的?”
  
  百户闻言,先是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连忙躬身答道:“回禀殿下,吉安侯,我等所用之石炭,皆取自城西不远处的一处山谷之中。那里石炭储量丰富,只需简单挖掘便能得到,故而常被军中用来取暖做饭。”
  
  朱雄英闻言,心中一动,这“城西不远处的山谷”,很可能就是他此行要找的露天煤矿。
  
  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表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继续问道:“那处山谷具体在何处?可否领我等前去一探究竟?”
  
  百户见朱雄英态度温和,没有丝毫架子,心中暗自庆幸,连忙答应下来:“小人愿意领路,那山谷离此不过十几里地,骑马不消多时即可到达。”
  
  于是,一行人便在百户的带领下,向着城西的山谷进发。
  
  沿途,朱雄英不时询问一些关于广武城防务和军民生活的情况,百户也一一作答,言谈间透露出对陆仲亨的敬佩,显然,这位吉安侯在雁门一线的治理和防务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确实骑马没走多久,也就不到二十里路,他们便来到了一处开阔的山谷。
  
  只见山谷之中,黑色的石炭如同散落的星辰,点缀在黄色的土地上,显得格外醒目。
  
  朱雄英走上前去,用手轻轻触摸那些裸露在外的石炭,心中涌起一股激动。
  
  ——终于找到了!
  
  而在这里,还有大概一个小旗的明军士兵,也在拿着背篓捡取煤炭。
  
  “你们是哪的?”
  
  见这么多骑兵,阵仗这么大,朔州卫的几个小兵也愣了,连忙说自己是朔州卫的。
  
  接着,他们就一脸懵逼地看到,对面的人似乎都很激动。
  
  “就是这里了!”朱雄英转过身来,对着随行的人员说道,“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大型露天煤矿!”
  
  众人闻言,纷纷围拢过来,看着眼前的景象,无不露出欣喜之色。
  
  他们都很清楚,找到这处煤矿,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朱雄英环视四周,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开发这处煤矿,为大明所用.煤炭不仅是重要的能源,更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要有了充足的煤炭供应,大明的工业发展就能迈出坚实的一步。
  
  而且,这里的煤炭玩命开采,几百年都开采不完,只要把价格控制好,运到关中廉价售卖,那么黄河中上游的植被乱砍乱伐情况,也一定能够得到控制。
  
  毕竟煤炭的热值可比木柴高多了,要是能用煤炭,谁还用木柴啊!而且很多地方的人家由于周围已经没什么木柴了,所以也是找柴工买木柴,不是自己去弄,对于这些人来讲,买煤炭跟买木柴都是买。
  
  “吉安侯。”朱雄英转头看向陆仲亨,“此地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我要你立即组织人手,对这里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开发规划。同时,在朝廷正式的诏令没下来之前,也要做好保密,切勿让此事外传。”
  
  之所以选陆仲亨,一方面是因为这地方他各方面都熟,待了二十年了,另一方面,则是他确实是个搞工程的料,看代县和广武城就知道,陆仲亨放现代,不说是胶合板大将,也是个先天打灰圣体。
  
  陆仲亨闻言,连忙点头答应:“殿下放心,我一定将此事办好,只是.”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说道:“只是这里地处边境,军中人手也紧张,这里要是弄下来,定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恐怕会有不少困难。”
  
  朱雄英闻言,微微一笑:“你放心,我会向皇爷爷请旨,调拨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这里的开发,你只管放手去做便是。”
  
  陆仲亨闻言,心中大定,连忙躬身谢恩:“谢殿下,定不负所托!”
  
  找到了露天煤矿以后,剩下的事情自然就不必朱雄英事事操心了,这就是当巡抚的好处,只需要找到问题就行了,剩下的都可以交给其他人。
  
  而京城里的朱元璋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也是喜不自胜。
  
  对于大明来讲,仅仅是给黄河中上游减少水土流失,其实并不是什么最要紧的事情,因为这不说是百年大计,也可以说是五十年大计了,时间太长,所以压根就不着急。
  
  我知道伱很急,但是先别急.急又能怎么样呢?黄河中上游植被乱砍乱伐也不是一两天发生的事情,而是已经数百年了。
  
  而露天煤矿的发现,最重要的意义,是高效能源的发现,和新产业的出现。
  
  只要煤炭够多,那么大明根本就不用发愁蒸汽机轨道的事情,走到哪里都能补充,而不需要从始发地带好几车厢的煤炭。
  
  与此同时,淮河流域的煤炭开采也在同步进行。
  
  虽然江南地区没有什么太著名的大煤矿,但是从国家整体角度出发,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反倒是有助于淮河流域的振兴。
  
  毕竟统治者的思考方式是不局限于某个具体地域的,或许江南的官员、百姓,会觉得自己这里什么都有,既有耕地又有煤炭的话,那就是最好的,可以自成一体。
  
  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讲,“自成一体”本来就是一个很危险的词语。
  
  大明现在南北割裂如此严重,地区经济发展如此不平衡,需要的就不是某一个地方特别强。
  
  如果有某一个地方变得特别强,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虹吸现象,这个地方会像是黑洞一样,把周围地区的人力物力,都给吸进来。
  
  而山西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的地位其实一直非常重要,五代十国时期,就有“得河东者为天子”的说法,或者宽泛点来讲,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直到宋灭北汉,这唐朝及其前后的数百年间,山西的地位在整个华夏都是相当高的。
  
  赵二的大锤不仅砸碎了太原城,更砸碎了这里的龙气,从此以后,山西在各方面就不太行了。
  
  这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任何非晋地起家的皇帝,对于这种有着完整地理单元,能够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地区,都会有着本能的警惕。
  
  山西、关中、巴蜀,都是如此。
  
  不过山西太过于衰落,对大明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如今为了弥合南北割裂,大明在各方面都在努力支持北方的发展。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是真能立竿见影,也就不会发生著名的“南北榜案”了。
  
  嗯,刘三吾这位坦坦翁如今成了朱雄英的老师,要是运气好,还是能够躲过一劫的。
  
  总之,朱元璋的决定还是很痛快的,从内帑里面支持一笔钱作为煤矿开采的专项资金,剩下的就由山西布政使司自筹,先把煤矿开采起来再说,至于以后是否要收归皇室所有,还是专门设置一个中枢下辖的提举司或者转运使衙门,如同盐务一般,那就看情况了。
  
  从代北的煤矿出发,朱雄英的队伍,接下来去了大同。
  
  镇守在这里的,是颖国公傅友德。
  
  大同自古都是北方边境重镇,也算是个半独立的地理单元,只不过相对破碎一些,但不管怎样,这里都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哨,如果没有这里,那么晋地只能去守雁门关了,过了雁门关,就不再有什么像样的屏障。
  
  至于大同东面的宣府,也就是现代世界的张家口,因为介于大同和北平之间,所以防区划分一直都比较模糊,比如之前徐达坐镇北平的时候,宣府就听北平的,而现在北平的军权分别在徐辉祖和朱棣手里,傅友德来了大同,宣府就听大同的了这种尴尬却又关键的地理位置,将始终困扰着宣府,基本上就是大同强势的时候,那就是宣大防线一体化,而到了北平强势的时候,就成了北平的西部屏障。
  
  这里没发生什么太多的故事,大同城池坚固,靠近草原也有一定的贸易量,毕竟草原上的人也是很需要大明的商品的,譬如茶、铁锅等等。
  
  而这里的贸易,并不是跟蒙古诸部做的,而是跟已经归附了大明的羁縻卫所。
  
  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已经不再被大明视为对手,草原上现在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大明一时半会儿没精力再组织大规模的远征,或者说,也没那个必要。
  
  但是随着攻守之势异也,每年秋天,就不再是草原上游牧民族南下打草谷,而是明军剽悍的边塞骑兵,成群结队地去草原上可持续性竭泽而渔了。
  
  能抢到什么,全凭本事,牛,羊,马,骆驼.反正草原上就这些玩意,贸易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会贸易,只有出塞劫掠这样子才能维持生活。
  
  至于那些羁縻卫所,说实话,这群蒙古人打北面的蒙古人,比汉人还狠,颇有当年汉朝豢养南匈奴的意思。
  
  当然了,这些人也是威胁,一旦做大,到时候一样会威胁大明,五胡乱华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一次了,没人想再发生第二次。
  
  所以,对于这些羁縻卫所需要的物资,大明方面也只是适当满足,就卡着他们的生存底线来,既饿不死,也养不肥。
  
  在凭吊了白登山之后,朱雄英一行人一路向东,又在土木堡特意瞧了瞧一个离河有点距离的小山丘,倒也没什么特殊的。
  
  随后,便是经过宣府,来到了此行的终点站,北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