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回 利与弊 (第1/2页)
往往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事情发展不出黄安所料,短短几天,随着百姓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往来商队人多嘴杂,如雁过留声似的。但凡到一个地方就散布消息。济南府总管黄安成为节度使的消息传至各处。
然后引起轰动,议论纷纷,沸沸扬扬。
各州府酒楼茶肆,瓦舍勾栏皆在议论,惊叹连连。
有人说黄节度的确厉害,胆大心狠,真敢剿匪杀异族,有人说黄节度擅长练兵,被朝廷看重提拔,也有人说是因剿灭曾头市,稳定凌州立功……
各种消息不断,反正离不开黄安,离不开节度使。而这是黄安不想看到的,也是他郁闷的主要原因。朝廷屡次加官晋爵,显示出皇恩浩荡。
这无疑给他带来麻烦,以后起兵造反会被人不齿。纵使夺得天下,也会被天下文人口诛笔伐。就像是宋太祖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落人口舌。不得已,搞出誓书铁劵,来堵住悠悠众口。
以至于前朝皇室柴家延续至今,如沧州柴进柴大官人仗着有钱,窝藏罪犯,公然跟朝廷对着干。这就是斩草不除根,子孙必受其乱的恶果。
黄安也是考虑到深远影响,对升官反而极度不爽。难道以后还要把老赵家全留下来,也发一块免死金牌,赏赐万亩土地,跟柴家那般供着?
想一想那小旋风柴进给朝廷上眼药水。
黄安就颇为头疼,眼下名利双收,将来会有诸多麻烦。从这一点来看,成为节度使绝非好事。
“哎,太师啊太师,您老的野心膨胀了!直接给我安上两镇节度使,镇北将军,压力山大呀!”黄府书房,黄安反复看着蔡京托人交给自己的密信,联想到莫名其妙成为节度使,又是长叹。
密信上内容并不多,除了蔡京以曾头市夸赞的言语外。就是老头子搅合进联进灭辽计划当中。与原本轨迹之中屈服不同,如今却是主动参与。
北伐灭辽这个大功他蔡京要分一杯羹,不能让童贯独吞。搅合进入关键一个是河北大名府梁世杰麾下数万军队,蔡京觉得这数量北伐远远不够。所以突发奇想,把目标放在他黄安身上。
密信上明确表明蔡京把黄安扶持上位,成为节度使。就是以戍边海域为由,整顿各州兵马勤加训练。他会提供装备,只求训练出精锐之师。到时候大名府军队联合,北伐必定能够建功。
如信上所言,可以光明正大地募兵训练不怕闲话。而且招兵买马装备不用愁,钱粮军饷也从东京城送过来。那对黄安来说,好处远不止于此。
只是接受蔡京的好处,得了这份人情,有点麻烦。黄安思虑良久,有了决定,长长叹气:“罢了,今天承了这份人情,来日让你安度晚年。”
这件事可不小,他需要找人商议。
于是,黄安吩咐焦挺把许贯忠,萧嘉穗,吕将请过来。半个时辰后,三位正副军师齐聚书房。
“三位,看看吧!”黄安与三人见过寒暄,招呼落座,把信件交给许贯忠,靠坐在椅子上沉思。
直到三人看完后或惊或喜,黄安这才长叹一声问。
“不知三位先生有何看法?”
“相公,这是好事哇!”吕将满脸惊喜,率先开口:“有了蔡太师相助,我军发展将会突飞猛进。三年,不,只需两年,规模绝对可翻两三倍。最重要的是接管平海军,可占据岛屿建军营。另外也可以组建海军舰队,彻底保障退路。”
“不错,路会更宽。”黄安听着吕将的话点头又摇头:“这是明面上的好处,可是却也有弊端。”
吕将自身性格和遭遇的原因对朝廷不抱任何好感。也是个聪明人,看到黄安这幅模样,立刻恍然。
“相公是担心接受的好处,以后不好对蔡家下手?这又有何难?我等起兵是在几年后,太师老迈不堪,怕不在人世。就算活着,七老八十,老眼昏花又能作甚?到时善待他的家人即可。”
“嗯,吕兄弟这话说得不错。”萧嘉穗赞同点头,随即笑呵呵地补充:“相公忧虑是在节度使这个官职加身。以后起兵多有不便,落人口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