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两拨刺客 (第1/2页)
初冬。
寒气渐进。
禹州。
禹州团练使府邸内。
赵宗全面露愁意的看着墙上舆图。
不多时,他的儿子,赵策英从屋外走了进来。
听闻赵策英进门的声音,赵宗全只偏头看了一眼,而后继续对着墙上舆图长吁短叹。
“父亲!”
赵策英进屋前,就已经屏退左右,当下又见着自家父亲这副愁绪满面的样子,不由得出声道:
“官家如此看重我们,是大喜事,何必每日愁眉苦脸?”
前些日子。
赵宗全突然收到了来自皇城司递来的官家密诏,内容先是褒奖了一番赵宗全和赵策英,而后又嘱咐他们两个新君上位后,他们定要尽心辅佐。
这么突然到来的一封密诏,当即便打破了两父子的平静生活。
官家突然下密诏的意思很明显,便是大周皇储之位已经定下,特来封书信以表安抚,让日后赵宗全配合新君的政令,不要阳奉阴违。
而因为密诏不具备大周法理,所以应当只是官家提前点醒一句,多半不日后,就会有正式的诏令下来。
到时候,多半会给父子两人稍微擢升职位。
而对于这件事,赵宗全和赵策英两父子的反应可谓是截然不同。
赵策英年富力强,奋进进取之意十足。
本来以为因自家是太宗一脉的身份,未来仕途多半会是与自己父亲一般,就在地方蹉跎。
结果自家突然就入了官家的眼!
赵策英自然不想放过这次机会,只一心想着等官家正式诏令下来,他们禹州便第一个给未来新君壮声势。
而赵宗全则不同。
兴许是这么多年的原地磋磨,亦或是本来就是个稳重谨慎的性子,对于官家的这份密诏,赵宗全却是开心不起来,畏之如蛇蝎,避之如洪水猛兽。
在赵策英看来,自家入了官家的眼,是个大好事。
但是在赵宗全看来,自家入了官家的眼,岂不是也同时入了邕王、兖王的眼?
赵宗全的年纪与邕王、兖王相当,按理说,他也有一份争储的机会,只是因为势力太小和身份略微尴尬,没有被官家留在汴京,所以一直不闻于世。
但到底他也是有争储的正当性的!
想必这也是官家特意给他诏令的原因。
根据官家密诏里所说的内容,看样子太子之位已经定了人选。
不过看似局面已经乾坤已定,但赵宗全心里却不怎么放心。
这可是荣登大宝,从此雷霆君威皆在一言之下的机会!
没被选上的那一个,真的肯忍得住这份诱惑?不会放手一搏?
而太子之位又不是不能换。
特别是这样选出来的太子……
万一官家的时日长了些,自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看太子不顺眼(自己生的太子尚且都要提防,更何况是过继来的)。
而这种肯定会存在的挂念改变,那将来的太子心里肯定也清楚。
好不容易才闯出了这么一条路,是个人都不会轻易放手,并且会一定竭尽所能的捍卫自己的权益。
那么,他会不会想出什么以绝后患的计策?
比如被选太子后,立马筹备东宫人马。
又比如,除掉其他的“备选”,让自己成为官家的唯一选择?
这么一想,更是让本就已经接受偏安一隅事实的赵宗全心中惴惴不安。
虽是机遇,但更多是潜在的风险!
这便是赵宗全时常看着舆图,心中计量着汴京到禹州日程的原因。
“你懂什么!”
赵宗全这几日可谓是听了不少赵策英的牢骚,当下不由反驳道:
“你就只看得见好的,但其中风险却是全然不顾!”
“这有什么可担心的?”
赵策英实在是不明白自己父亲为何而担忧:
“我们禹州这儿既不是关隘要地,也不是什么富裕之所,就算是汴京里的那两位对在外的诸王有提防,但怎么也不会记挂到我们。”
赵策英就差直说:爹,您能不能有点自知之明,就我们这点实力,谁会把我们放在眼里?
我们只是顺路沾光,何必如此杞人忧天?
赵策英说的意思,赵宗全自然也明白。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这么些年来,赵宗全早就养成了谨慎稳重的性格。
用赵策英在背后腹诽的话来形容,那便是只要外面的雨下大些,自家这位老父亲都不敢出门。
“你不懂,人心最怕猜忌!”
自打官家密诏下来后,可是让赵宗全这段时间都没睡好觉,当下面色下略显疲惫,说道:
“何况我们还是太宗后脉,其中牵扯更是繁多!”
赵策英无言以对,只好道:
“但当下陛下诏令已经到了,就算您如何忧心也是无用的。”
“还不如踏实睡觉,以观后效。”
说着,赵策英又突然出声问道:
“不过您这几日一直盯着舆图作甚?”
“我在算汴京到禹州的日程。”
“啊?”
赵策英面露诧异。
算汴京到自家的路程干吗?
莫不是……
莫非自家谨小慎微一辈子的老父亲,心中还有冲劲?
见着儿子惊疑的眼神,赵宗全当即没好气的横了赵策英一眼:
“我是看汴京到这儿的,不是这儿到汴京的!”
“哦。”
赵策英老实点头。
这时候两路来回的日程并不完全一致,毕竟若是途中有水路,那顺流和逆流之间就得抉择,而后水路、陆路更是要权衡一番。
所以可能会有几日功夫的差异。
“不过几日之别,这有什么可看的?”赵策英当即把自己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闻言,赵宗全叹了口气:
“天使虽是携着密诏而来,谁知中途有没有走漏了什么风声。”
若是官家正值壮年之期,即便选出了太子,赵宗全也不担心密诏之事会被人知道出去。
但偏偏当下官家身子不好,又选定了个不是亲生太子,当下更是给自己这个皇储备选人员发了一封密诏过来。
他们父子俩知道这密诏是安抚之用,但别人不知道啊!
一旦别人知道官家给了自己密诏,那保不齐人家就猜测这是“继位诏书”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