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史册 > 第16章:以色列国

第16章:以色列国

第16章:以色列国 (第2/2页)

大量的阿拉伯人在该次的冲突中被迫逃离,以色列在独立战争取胜后,并不许这些巴勒斯坦难民重返家园,但承认留守的阿拉伯人拥有以色列国籍。阿拉伯人将此次流亡称为“النكبة(大灾难)”,估计有400000至900000名阿拉伯人流亡,后来称为巴勒斯坦难民,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随着1948年的战争,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迁入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850000名瑟法底犹太人移民,其中约有600000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为报复埃及对以色列封闭亚喀巴湾,阻止以色列船只使用苏伊士运河,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发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又引发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地与英法两国结盟,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英法以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直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继任总理。
  
  第三次中东战争
  
  在1961年,纳粹的领导人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以色列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情报局人员绑架并送回以色列,被接受审判。艾希曼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遭到法庭判处死刑的人。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1967年5月再趋紧张。叙利亚、约旦和埃及可能有开战的意图,埃及随即驱逐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并且封锁以色列战略要地堤蓝海峡,接着又在接壤以色列的边界部署大量战车和战机。以色列于是以埃及挑衅为由,违反之前订立的条约、在6月5日对埃及展开军事攻击。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击败所有阿拉伯邻国的军队。以色列一口气掠夺整个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及西奈半岛,控制全境。而1949年划定的绿线则成以色列管辖国内领土和占领区域的行政分界线。直到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后,1977年签订《戴维营和约》,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而在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误炸一艘美军的情报船自由号(USSLiberty),造成34名美军死亡。因彼此的军事利益交换,美国和以色列认定是一场误击意外,因自由号辨识困难而造成。
  
  1969年,梅厄夫人成为以色列首任女总理。
  
  埃以消耗战争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被称为埃以消耗战争,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除此之外,在1970年代早期,巴勒斯坦武装部队对以色列和各国的犹太人展开规模空前的恐怖攻击,在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爆发慕尼黑惨案,巴勒斯坦的武装民兵挟持以色列的代表团成员作为人质,最后所有人质皆遭杀害。以色列对此展开报复性的“天谴行动”,由摩萨德特工在世界各地行刺那些筹划慕尼黑惨案的幕后凶手。
  
  第四次中东战争
  
  最后,在1973年10月6日,正值犹太教的赎罪节那天,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起突袭攻势,分别攻击六年前六日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美苏分别支持以阿双方,尽管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成功打击准备不足的以色列军队,随着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卫星侦察结果,主导制定战略,实施五分钱救援行动并紧急调遣美国空军F-4幽灵II式战斗机,在涂改军徽后由美国飞行员从美国本土经多次加油,飞至以色列作为以色列空军直接参战,埃及和叙利亚最终仍被以色列击退。战后的几年局势变的较为平静,以色列和埃及终于得以达成和平协议。
  
  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的阿拉伯国家,由沙特阿拉伯领导,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然而尼克森还是在10月18日向美国国会请求提供了以色列$22亿元的军火。利比亚立即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由此又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直至1977年,在美国斡旋下签订《戴维营和约》,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石油危机”得以缓解。
  
  在1974年,伊扎克·拉宾继承梅厄夫人成为第五任总理。1977年的国会选举成为以色列政治历史上的主要转捩点,从1948年来一直支配以色列政坛的工党遭到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团结党击败,这次选举在以色列还被称为是一场“革命”。工党结束长达三十年的执政,而右翼党派从此在以色列国会取得多数地位。
  
  接着,在当年的11月,埃及总统沙达特史无前例的拜访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演讲,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承认。以色列军队的后备军官也组成和平运动以支持这次和谈。在沙达特拜访之后,两国和平谈判后签下大卫营和约。在1979年3月,贝京和沙达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达成《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随着条约的签订,以色列逐渐从西奈半岛撤军,并且撤离自从1970年代开始在那里建立的移民区。以色列也同意依据1949年划定的绿线让巴勒斯坦暂时获得自治权。
  
  第五次中东战争
  
  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伊拉克在奥西拉克(Osirak)建立的核子反应堆,阻止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企图,这次任务又被称为巴比伦行动。
  
  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发动攻势,卷入1975年开始的黎巴嫩内战。以色列的开战理由为保护以色列在北方的殖民区。在建立四十公里的障碍区后,以色列国防军继续前进,攻下首都贝鲁特。之后在以色列国防军的默许下,黎巴嫩长枪党策划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在数日内杀害千名以上的伊斯兰教徒,这次屠杀后来成为以色列动画电影《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的故事背景。以色列军队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逐出黎巴嫩,迫使巴解转移基地至突尼斯。由于无法承担战争带来的压力,总理贝京在1983年辞职,由伊扎克·沙米尔继任。以色列最后在1986年撤出大部分在黎巴嫩的军队,边界的缓冲地带则一直被维持着,直到2000年以色列撤军完毕。
  
  在1980年代里,原本由伊扎克·沙米尔领导的右派政府被左派的希蒙·佩雷斯取代。佩雷斯从1984年开始担任总理,但在1986年又被沙米尔取代,沙米尔达成一个政党联盟的协议。在1987年爆发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引燃占领区域的一连串行动,事后沙米尔再次于1988年的选举中连任总理职位。
  
  奥斯陆协议
  
  在波斯湾战争中,虽然以色列不是反伊拉克的联盟国之一、也没有实际参与伊拉克战事,以色列仍遭到39枚飞毛腿导弹击中。
  
  在1990年代早期,随着苏联解体,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以色列,依据以色列的回归法,这些人在抵达以色列时便能取得以色列公民权。大约有380000人在1990-1991年抵达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大众最初相当支持回归法,新移民造成的许多问题被工党作为选战中的把柄,批评执政的团结党没有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结果在1992年的选举中,新移民们大量投票给工党,使得左派再次抬头。
  
  拉宾与《奥斯陆协议》
  
  1994年10月,阿拉法特、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中)和总理拉宾因达成《奥斯陆协议》分享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市政府大楼旁遇刺,中东和谈进程遭受重创。
  
  在选举之后,伊扎克·拉宾再次成为总理。在选举中工党曾经承诺将会大力改善以色列的国内治安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到了1993年底,以色列政府抛弃了1991年的马德里协议框架,改与巴解签订奥斯陆协议。在1994年,约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阿拉伯国家。
  
  最初以色列大众广泛支持奥斯陆协议,然而在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到哈马斯武装团体的频繁攻击,协议受到的支持也开始大量减少。在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到一名极端的以色列民族主义者刺杀。由于拉宾的遇刺,大众对于奥斯陆协议的观感也稍有好转,大为提升希蒙·佩雷斯的支持度。不过,新的一波自杀炸弹攻势加上阿拉法特赞美炸弹客的声明,使得公众舆论再次扭转,佩雷斯在1996年5月以微弱差距输给联合党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虽然内塔尼亚胡被视为是奥斯陆协议的坚定反对者,他仍然决定从希伯伦撤军,并且签下怀伊备忘录(WyeRiverMemorandum),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自治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巴勒斯坦团体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活动大为减少,然而他的联合政府仍然在1999年垮台。在1999年选举中工党的埃胡德·巴拉克以大幅票数差距击败内塔尼亚胡而继任总理。
  
  以黎冲突
  
  巴拉克在2000年决定单边从黎巴嫩撤军,这次撤军也是为了阻挠zhenzhu党对以色列的攻击,迫使他们不得不跨越以色列边界才能发动攻击。巴拉克和亚西尔·阿拉法特曾在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斡旋下于2000年在大卫营协商,然而协商最后失败了,亚西尔·阿拉法特提出的条件是一个由73%西岸地区和100%加沙地带组成的巴勒斯坦国家,并且在10至25年时间内将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领域扩展至90%(排除耶路撒冷郊区则是94%),但巴拉克拒绝这个提议。
  
  在谈判破裂后,巴勒斯坦开始第二次的暴动,被称为阿克萨群众起义,开始的时间就发生在以色列反对派领袖阿里埃勒·沙龙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之后不久。协商的失败以及新战争的爆发使得许多以色列人对巴拉克政府感到失望,并且也使和平协议的支持度大减。
  
  在一场总理的特别选举后,沙龙在2001年3月成为新总理,稍后又在2003年的选举中成功连任。然而,鹰派的沙龙政府开始从加沙地带单边撤军,这次撤军在2005年8月至9月间实行完成,沙龙的决定遭到党内的强烈不满,他其后退出利库德集团,另组前进党,并提前大选。内塔尼亚胡其后重夺党的领导权。
  
  以色列也在西岸地区建立围墙,表面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免遭武装巴勒斯坦团体的攻击。事实上长达681公里的围墙及其缓冲地区侵占9.5%的西岸地区面积,使得巴勒斯坦居民的经济状况遭遇困难。围墙的建立遭致国际间的许多批评,也遭到一些以色列极左派的批评,不过,围墙的确减少对以色列的恐怖攻击事件,也压迫巴勒斯坦的土地与平民。。
  
  在沙龙严重中风之后,总理权力转移给艾胡德·奥尔默特。在2006年4月14日,在前进党赢得大选后,奥尔默特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前进党也在2006年的选举中赢得第一大党席位。
  
  在2006年6月28日,哈马斯的民兵部队从加沙地带挖地道潜入以色列境内攻击以色列国防军的据点,俘虏一名以色列士兵并且杀害其他两名。以色列以此为借口展开报复性的夏雨行动,大量轰炸黎巴嫩唯一的国际机场贝鲁特-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以及其他桥梁、道路、以及发电站等民用设施,以色列也派军占领此地区,并称此行动与伊斯兰份子无关。
  
  2006年6月13日爆发的以黎冲突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地区,主要是介于zhenzhu党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冲突始于zhenzhu党之前在一次跨越边界的军事行动中杀害八名以色列士兵并且俘虏其他两名,以色列以此认为黎巴嫩政府必须对这次攻击负起责任,因此从海上和空中对黎巴嫩展开轰炸,并且进军黎巴嫩南部。zhenzhu党继续使用火箭攻击以色列北部,并且以游击队的打带跑战术袭击以色列军队。最后以色列在2006年8月14日达成一则停火令。这场冲突导致一千名黎巴嫩平民、440名zhenzhu党民兵、以及119名以色列士兵丧生,也对黎巴嫩城市的基础建设造成庞大损害。
  
  2008年12月19日,哈马斯与以色列签署的停火协议到期,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发射大约百枚huojiandan和迫击弹,以色列发动反击,从12月27日开始对加沙地带实行空中军事攻势,造成至少228人死亡和约780人受伤,加沙战争爆发。2009年1月3日,以军开始从地面军事行动。此外,以军在攻击中使用被联合国禁止的白磷弹,并因此遭到各方相当的抗议,以军才在2010年2月1日承认曾使用白磷弹。经过连续20多天对加沙的进攻后,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17日晚宣布,以军将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2时开始在加沙地带实施单边停火。据悉,以国防军已经得到命令,在实施单边停火期间,将仅对针对以方城镇的huojiandan袭击和针对以军的攻击火力进行还击。以军强调说,将对敌方任何攻击行为予以强力回应。哈马斯一名发言人当晚表示,哈马斯将继续抵抗,直到以军撤出加沙。他说,以色列应该“停止侵略并完全撤出加沙,开放口岸,解除封锁”。
  
  以色列自向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以来,已造成超过91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过5300人受伤。相较下,以色列方面只有13人死亡,120受伤。埃及方面一直努力调解以色列和哈马斯实现停火,并提出三点停火倡议,包括巴以双方立刻实现一定期限的停火,然后开始长期停火条件谈判。
  
  内塔尼亚胡执政
  
  2009年以色列国会选举,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及其他右翼宗教政党取得多数,组建联合政府,内塔尼亚胡再次出任总理。
  
  防务之柱行动和2014年以巴冲突
  
  以色列因在2010年5月袭击联合国为加沙提供物资的国际援助船队,导致惨重的人员伤亡,其中土耳其蒙受的损失最严重。在联合国大会9月23日上午的一般性辩论中,时任土耳其总统阿卜杜拉·居尔称以色列的行为明显违反国际法,他要求以色列对此事件道歉,并且赔偿受害者家庭。当船队行至距离加沙海岸40多海里的公海上时,以色列国防军对船队进行拦截,并在与船上救援人员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导致九人死亡,十多人受伤。死者几乎全部是土耳其人。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在土耳其国内更是引发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土耳其与以色列至此十分紧张。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击毙策划2007年加沙之战、绑架以色列士兵吉拉德等事件的加沙地区哈玛斯军事首领艾哈迈德·贾巴里,同时召集7万5千名后备军人展开云柱行动,直到11月21日停止行动。
  
  2013年以色列国会选举,内塔尼亚胡成功连任总理,成为以色列复国以来任期第二长的总理。2014年6月,以色列3名青年疑遭哈马斯绑架杀害,事隔不到1日,1名巴勒斯坦青年遭人拖入车中杀害弃尸,巴勒斯坦怀疑是以色列的报复行动。这场“青年之死”成了引爆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的导火线。7月8日,以色列国防部队发动保护边缘行动,导致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平民死伤惨重,引发国际关注。2015年5月14日以色列第34届内阁宣誓就职,总理纳唐亚胡兼任外长,外交部副部长由Likud国会议员TzipiHotovely担任。2016年9月14日美国和以色列签署了里程碑式的10年军事援助协议,协议保证从2019年至2028年美国将向以色列提供创纪录的380亿美元军事援助,将每年的30亿美元军援提高至35亿美元,此外还承诺向以色列的导弹防御系统每年另外提供5亿美元。2016年9月28日前总统裴瑞斯SimonPeres中风两周后于本日过世,30日举行国葬,各国元首外长等来以参加。2018年12月24日以色列第二十届国会宣布解散重新大选,惟之后2019年4月、2019年9月、2020年3月连续举行三次国会大选,才终于在2020年5月17日由纳唐亚胡及甘兹共同领导的新政府宣誓组成,将由两人分别担任总理一职一年半的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