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春秋霸主,你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 第九十四章 秦昭襄王,嬴稷

第九十四章 秦昭襄王,嬴稷

第九十四章 秦昭襄王,嬴稷 (第1/2页)

上将军府离太昌君府有一段距离,赵括出行所乘坐的依然是一辆简陋的民车。
  
  但光是后面跟的家臣所抬箱子,就装了满满三大箱。
  
  里面是什么路人不得而知,自然是一些金银细软,价值不菲。
  
  沿途里民远远就知道,这是太昌君出门,躲在路边隔着马车也要对太昌君行礼拱拜。
  
  谁不知道,太昌君赵括乃是赵国的救星,长平一战打退秦军,后来又为赵国从燕国拉来了无数金银珠宝和军粮。
  
  如今虽是初春已过,但仍是青黄不解的季节,如果没有太昌君所主张的冬种春收和发放义粥双管齐下,不知道又会饿死多少无辜的冤魂。
  
  六国之民闻讯纷纷朝邯郸城聚集而来,为的就是能喝上一口热乎乎的义粥,然后对太昌君感恩戴德一番,表示愿意加入赵国里民,为能效忠大赵而感到自豪。
  
  五国战乱频仍,唯独邯郸城仿佛成了一座世外桃源,远离了战争的侵袭,广纳八方来客。
  
  这个情况如果传到嬴稷的耳朵里,却是任由别人打的欢,可他赵国却在闷声发大财,等消息一到,恐怕又该劳烦他老人家气的吐血了。
  
  不过也不一定,因为现在嬴稷正在函谷关前忙着君王守国门呢,相信也没闲工夫去管赵国的闲事。
  
  秦国的情况不容乐观,战争一天不结束,国库里的钱就得哗哗地往外流,根本无计可施,甚至还有人私自花重金购买纸张,这让秦国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可是嬴稷心中仍堵着一口气,这一战必须一扫长平之败的阴霾,将盟军彻底赶出函谷关。
  
  当嬴稷正在苦苦支撑之时,渑池失守的消息差点要了嬴稷的命。
  
  那可是秦国一直以来的小金库,一旦失守,也就预示着将来秦国必将退出河西之地,再次回到秦襄公时期的凄凉小国。
  
  这让嬴稷更加憋着一口气,不敢去见他的历代秦王,想要撤身却又担心盟军夺取函谷关,不撤兵又怕失去对宜阳的掌控。
  
  西边有狄戎苟延残喘,东边有楚魏韩盟军,东北边还有赵燕盟军。
  
  悠忽之间,秦国一下子就进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况,让这位掌权了快四十年的秦王,一夜之间染上了白发。
  
  秦王就此一病不起,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范雎提议,请白起出山,再次带领秦军来一次逆风翻盘。
  
  可是让人意外的是,武安君白起闭门不出,谢绝了范雎的邀请。
  
  “白起,他想作甚?咳咳!”
  
  函谷关内,病榻前,嬴稷猛然推开侍女,大吼着。
  
  由医师精心熬制的汤药洒落一地,吓得侍女花容失色,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平日里谈笑风生的范雎此刻也变得老态龙钟,垂着花白的头一言不发。
  
  他尽力了,好话说尽,但是白起就是不为所动,连他这位几十年的恩人,都没让进屋请喝一口热水。
  
  “君上,切莫动气,身体要紧。”
  
  嬴稷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蒙骜连忙开口道。
  
  “你,你去,去取孤的盔甲来!”
  
  “君上!”
  
  蒙骜连忙劝阻。
  
  “你给我让开!不要阻拦本王!”
  
  嬴稷一个踉跄,走到案上剑架前,一把抽出了太阿剑。
  
  “既然他不愿出手,孤谁也不用,自己来!”
  
  范雎连忙劝道:“君上,我大秦正是生死存亡,君上怎可以身犯险,万万不可啊!”
  
  “休得胡言!”
  
  嬴稷拿剑一指范雎,怒喝道:“我大秦还有八十万铁骑,此等小事有何惧哉!”
  
  蒙骜上前沉声喝道:“君上,只需您一声令下,末将即刻调遣西垂边塞五十万铁骑,一举踏平六国乱臣!”
  
  “给孤闭嘴!”
  
  嬴稷一声大喝,吓得蒙骜浑身一颤。
  
  瞬间蒙骜铮铮铁骨,竟显得尤为震恸。
  
  即使到了如今这个紧要关头,纠纠老秦,却仍不能忘记祖宗之志。
  
  前有盟军要置秦于死地,可这铮铮铁骨却还要背负起整个华夏的命运,在蒙骜看来,这是何等悲壮!
  
  “君上!”
  
  嬴稷慨然道:“此事不要再提,孤承先祖之志,我大秦可亡,华夏九州龙脉怎可断!若是引狄戎入我华夏,孤又如何有脸去见嬴氏列祖列宗,去见人皇帝辛先祖。”
  
  范雎已是老泪纵横,呛声道:“君上,若无援军,我大秦千万里民定会被那赵括屠戮殆尽啊!”
  
  ”当啷!”
  
  太阿剑无力地坠落在地,嬴稷的身子晃了晃,吐出一口鲜血轰然倒下。
  
  “君上!”
  
  二人疾呼:“快,请太医令!”
  
  霎时间,寝宫内几名老医师匆匆而来,太医令把着嬴稷的脉搏眉头越蹙越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