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范增参考记 (第2/2页)
‘这‘,’是用于断句,这‘。’代表一句话结束……此物虽简,却将大利于天下。’
‘今日来参考者估计三千有余,即有三千多这等考卷,其他考卷是否也如我手中之卷一般规整?’
‘若是如此,靠人一卷卷誊写,很难做到,必有法可快速将字速录于其上。’
范增想的没错,这些考卷靠人一卷卷去誊抄,能是能抄出这么多,但想要做到卷卷一样,那很难。
这是李念整出了印刷术制作的。
将脑中涌现出的思绪按下,范增正式开始看题:嗯?这些题居然还计分?第一部分的题目是选择题,第二部分题目是填空题,第三部分是论述题。
这自然也是李念给嬴政带来的灵感,考试怎么能没有分数呢?
没有分数怎么比较谁学习更优啊,还怎么鞭策学生进步?
策问这一科考的比较杂,结合了历史、地理、政策问答等要素。
比如范增此刻看的第一道选择题便是历史类。
问孝公后第三代秦王是谁?
一、惠文王;二、武王;三、昭襄王;四、孝文王。
选出其中正确的答案,并将之答在答题纸上(切记:莫忘在答题纸上写上姓名)。
明显的送分题,但凡知道一点秦的历史,都不会选错,对范增更是没有一点难度。
经过几道大秦历史的选择题后,范增看到了一道地理题:
问雍城位于咸阳哪个方向?
一、北方;二、西方;三、东方;四、南方。
这些题太简单,出这种题干什么?是个人都能答对吧?
这些题都和秦有关,这明摆着是想要借这些题加深他们对秦的印象。
果不其然,之后的填空题也和选择题一样,都和秦有关,写出一条秦地内的河或一座山的名称,写出秦地最适合种植的作物。
出这些题,始皇的用意不仅是借此加深考生对秦的一些印象,也是想让他们都拿点分。
毕竟后面那两科,估计许多人都很难拿分。
但这是第一次举行咸阳大考,不好让人答不上题,得个零分就回去了吧?
这传出去影响的不仅是考生的面子,也影响大秦的颜面。
可接下来的论述题就来真的了,第一道便是大的:请论述秦何以一统天下,六国有何失,秦有何得?
这些论述题才是策问这一科的核心,而将这道题放在第一道,既是想从众多考生这得到一些想法和意见,也是想通过考生们给出的答案看看他们的政治倾向:是倾向于大秦,还是倾向六国,还是中立?
虽然这肯定看不出真实的倾向,但能让这些人写下一些违心之言也极妙。
当背叛和违心有了第一次之后,接下来就顺利多了。
而且,这也相当于这些人自己给自己在心里留了一个把柄,让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忠于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