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第726章:大明官员体系变法

第726章:大明官员体系变法

第726章:大明官员体系变法 (第2/2页)

其中最关键的是建言献策。
  
  以前翰林院的学士们,完全可以就朝会上谈论议事,提出自己的政治谏言,只要得到陛下的认可,从官轻而易举。
  
  现在朝会都已经是三日一开,而太孙下放权力,诸多事宜由各部自行解决,只有无法解决之事,才放在朝廷议论。
  
  哪能有那般多解决不了之事,如今谁解决不了,就要承担责任,影响政绩升迁。
  
  一旦在朝会上提出,首先面对的就是陛下的训斥。
  
  别的不说,一个无能的名头就落了下来。
  
  至于弹劾,现在可不是张口一说就行了。
  
  瞎说可是要受诽谤之罪。
  
  弹劾的章程,是需要足够的证据,然后上交都察院审查,最后才能到陛下那里。
  
  “倘若不能入仕,难道对尔等来说,学问就没有半点用处了吗。”
  
  一道略带低沉的声音从外传入大堂之中。
  
  众人面色微怒,随即突然又转变回去。
  
  那熟悉的声音,让他们知道了来人是谁。
  
  随着脚步声的缓慢响起,一老者走了过来。
  
  “刘老。”
  
  “老师。”
  
  “三吾先生。”
  
  众人看见刘三吾,纷纷躬身作揖行礼。
  
  刘三吾冷哼一声,直接朝着中间的座位走过去。
  
  那里一直空着的,大堂虽有些拥挤,但却无人坐那里。
  
  坐下后,刘三吾训斥道:“千里当官只为财,你看看伱们一个个的,现在都变成了什么样子。”
  
  “翰林院是做学问的地方,倘若朝廷暂且没有安排,把你自己的学问做好,等到机会自然能更好的为国效力,为民操劳。”
  
  听着这番训斥,众人皆是低头惭愧。
  
  看着大家醒悟的样子,刘三吾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这才不急不慢的说道:“昨日太孙殿下召老夫去了坤宁宫,谈论了关于大明教育的问题。”
  
  “洪武三十一年科考,取消对秀才功名的限制,按照标准答案考卷,如今统计出来,有三十余万考试过甲等分数,得秀才功名。”
  
  听到这话,众人不置可否。
  
  他们负责科举,自然早知道出了三十万秀才,但没有当回事。
  
  因为这秀才水分太大了,那些考卷上的题目,在翰林院的学士们看来,当真是简单。
  
  考卷里四书五经大幅减少,连最重要的策论都被大量削减,反而是加入了算术题。
  
  关键的是,秀才功名没了特权,等于是把秀才这个名头给废掉了。
  
  刘三吾也没在意,继续说道:“这些秀才,大部分都是要进入到衙门里办事的,只是他们的水准,还是有待提高,可当个吏员,自然无有多大影响。”
  
  “为了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学问,达到为国效力的程度,太孙殿下指出要更进一步的深修造化,提出了创办大学的想法。”
  
  “所谓大学,便是如国子监的学府,但只对秀才进行招募,学期三年,分专业方向。”
  
  听到专业方向,众人有些迷糊。
  
  下首一学士问道:“老师,何为专业方向。”
  
  刘三吾看了自己那徒弟一眼,解释道:“人之精力有限,普通人学一道,则足以耗费半生,所谓专一而精,如今朝廷更需要更细致化的人才。”
  
  “如律法,制船,火器,商贸,外交,邸报,修史,等等。”
  
  “学子于大学结业之后,自可进入到对应的衙门为国效力。”
  
  “开办大学,传播学问,正是如今太孙殿下极为重视之处,明日朝会将成立教育部,老朽不才,得太孙殿下看重,为教育部第一任尚书,总管大明境内学堂,教育诸多事宜。”
  
  说到这里,刘三吾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刹那间变得明亮了起来。
  
  昨日他被太孙召入宫廷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忐忑。
  
  后来听到成立教育部之事,沉寂已久的心脏,跳动得有些剧烈。
  
  刘三吾今年已经八十有七了。
  
  在前几年,太孙掌权后,刘三吾看到大明的逐渐升起的繁华,就感觉到自己跟不上时代。
  
  乞骸骨又被陛下拒绝,也就一直住在京师。
  
  平日里散散步,读读书,心态也逐渐平稳下来。
  
  却没想到,在这临入土之际,还能得到太孙重任。
  
  “恭喜刘尚书。”
  
  众多翰林学士闻言,精神振奋。
  
  这教育二字,一听即懂。
  
  如今单独成部,亦如六部之外第七部,人员匮乏之际,他们都有机会入仕了。
  
  很明显,今日刘三吾过来,就是招人来着。
  
  “同喜同喜,如今部内缺人,章程未立,诸位可愿与我共向朝廷效力。”刘三吾笑着问道。
  
  众人大喜,皆言:“愿为朝廷效劳。”
  
  除开教育部外,朱英还成立了外交部。
  
  至于外交部的尚书,朱英选择了周荣亮。
  
  周荣亮也就是前往撒马尔罕,被帖木儿扣押的大明使臣。
  
  后来奥斯曼帝国跟帖木儿开战,除开奥斯曼的使臣外,周荣亮也就被放了回来。
  
  周荣亮先前朱英没有见过。
  
  查了下户籍文册,才知道这人擅长多种语言,为人正直刚烈。
  
  且出使帖木儿回来,更是增添了不少丰富经历。
  
  当今能与大明相提并论的,也就只有帖木儿了,让他来干这个外交部尚书,显然是很不错的选择。
  
  次日朝会上,朱元璋直接宣布了成立外交部,教育部的事情。
  
  任命刘三吾为第一任教育部尚书。
  
  任命周荣亮为第一任外交部尚书。
  
  虽说有些突兀,不过朝臣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朝廷制度这块就是朱元璋的一言堂,现在多了两尚书,好像也没啥区别。
  
  不过有政治嗅觉敏锐的官员,已经发现了个中不同。
  
  不过更多的人在乎的是新出来的官位。
  
  尚书的下边,可是有左右侍郎,员外郎,管事,主事等等。
  
  这还只是朝堂内的,地方上肯定也要开衙门,这意味着大量的官位。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